第A04版:时评

打通充电堵点,为绿色出游“加油”

  □ 吴仁山

  要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实现充电桩利用率最大化。比如,建立健全充电桩全流程监管体系,加强巡查,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充电桩规范、安全使用;通过政策引导和标准制定,让各品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互相兼容,让充电桩服务效能最大化;在节假日等重点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提供移动充电桩,缩短充电等候时间;开发优化充电桩App功能,帮助新能源汽车车主快速了解附近充电桩位置、数量等。

  4月以来的双休日或节假日,笔者多次携家人赴江阴、宜兴、滨湖等地游玩,沿途可见几处著名景区和热门农家乐的泊车场所,一些外市特别是外省牌照的新能源汽车在排队充电,有车主抱怨充电桩太少、等待充电时间过长,给愉快的旅程添堵。这反映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充电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必须着力打通这些场所的充电堵点,让远道而来的游客能方便快捷出游。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然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商圈、风景名胜区、热门农家乐等车流较多的地方,现有充电桩存在布局不够完善、数量不够多、运营不够规范等问题,以致出现远道而来的异地车辆充电难、节假日充电排长队的窘境。

  作为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充电桩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事关游客出游舒适度,更关乎新能源汽车产业长远发展。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了多项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要求补足相关场所短板,保障新能源汽车远途充电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无锡深挖潜力加快充电桩建设。按照《无锡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要求,重点推进大型商场、超市、商务楼宇、医院、文体场馆、博物馆、旅游集散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以及交通枢纽、停车换乘(P+R)等各类社会公共停车场公用充电站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加油(气)站建设公共充电设施。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布局合理、高效便捷、智慧互联的充换电设施体系。如在灵山风景区大型停车场建成的多个新能源充电桩,即使在节假日也可较好地满足景区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

  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痛点”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协同“作战”,优布局、强服务。政府部门要整合资源,以需求为导向,优化完善充电桩规划布局,更好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场景充电需求。尤其要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实现充电桩利用率最大化。比如,建立健全充电桩全流程监管体系,加强巡查,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充电桩规范、安全使用;通过政策引导和标准制定,让各品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互相兼容,让充电桩服务效能最大化;根据大数据分析,在节假日等重点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提供移动充电桩,缩短充电等候时间;针对找桩难题,开发优化充电桩App功能,帮助新能源汽车车主快速了解附近充电桩位置、数量等,这样就能方便车主预约及就近续航。

  沪宁高速无锡梅村服务区新能源充电站扩建工程于4月30日正式投运,新“上岗”的32把充电枪与可灵活调配的2台移动充电车,助力缓解“五一”假期市民出行的“里程焦虑”。作为沪宁高速的重要节点,梅村服务区日均车流量超2万辆,新能源车辆占比逐年攀升。每逢出行高峰日,运营机构都会调配多功能储能充电车、移动充电机器人。此次梅村服务区分别在往北京方向、上海方向新增了16把充电功率为80千瓦的充电枪,充电能力增加了1倍有余。

  小小充电桩,体现出城市的大格局。只有加强全局统筹,打通高速公路服务区、商圈、景区、农家乐等场所充电桩建设中的梗阻,并持续完善充电网络、提升服务水平,才能让车主和游客多一点舒心,使之成为无锡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又一“加分项”。

  (作者系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