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 北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人们对生命质量尤其是临终关怀的关注度提升,安宁疗护逐渐走进大众视野。2023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5年,在每个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市(区),每个县(市、区)至少设立1个安宁疗护病区,建立覆盖试点地区全域、城乡兼顾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安宁疗护,旨在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或老年生命衰竭者在临终前提供身心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控制因疾病或衰竭导致的不适和痛苦,提升终末期患者生命质量,让生命有尊严地走到终点。笔者近3年因照护家中两位高龄老人临终生活,对此深有感触。老人在意识清醒时要求不进行过度治疗和无效抢救,家人尊重老人的意愿并与医务人员沟通,有效地控制了疼痛及其他症状,让老人在平静安详中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其实,安宁疗护并不是对生命的放弃,而是一种颇具人文关怀的医疗照护,是社会进步和城市温度的重要体现,关系到生命最后旅程的尊严。纵观近年来试点城市的进展,目前安宁疗护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以上海为例,自2019年成为全国试点城市以来,已开展安宁疗护工作10余年,2022年又将安宁疗护纳入该市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清单)。据报道,2024年上海市已有261家安宁疗护机构,目前已基本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居家为单位、二三级医疗机构为支撑、社会资源为补充”的安宁疗护“五位一体”服务模式,围绕“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创建标准化、专业化、精准化的安宁疗护服务。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向阳小屋”安宁疗护志愿服务项目于2018年推出,志愿者服务团队向服务对象提供家庭纪念册、芳香疗法、心理疏导等17项温馨的菜单式服务,为全国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安宁疗护服务经验和标准。
作为第三批国家试点市(区),无锡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安宁疗护工作,出台了《“锡心医养”社区居家“332”服务行动方案(2023—2025年)》。目前,全市已有从三级甲等医院到社区医院再到护理院各层级的安宁疗护室,可为患者及年老者提供全方位的身心照料,体现出对生命质量的重视。
虽然接受安宁疗护理念的人群和家庭已逐步增多,但在我国推广安宁疗护还面临诸多挑战。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忌谈死亡,也很难坦然接受安宁疗护;安宁疗护的专业人才短缺,服务机构数量和条件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关于安宁疗护的社会宣传也还不够广泛。因此,需要加强对安宁疗护的社会宣传,加大对安宁疗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由全科医生、注册护士、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多学科的医务工作者和多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的服务团队,不断完善相关服务体系。
安宁疗护,是对生命临终的温柔守护,让生命在关爱中有尊严地谢幕,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平静安详地走到终点。(作者系机关退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