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化解市民身边烦心事 不妨试试AI“数字分身”

  新闻回放:杭州市临平区南苑街道68岁的王桂芳每天都要跟微信好友“小爱警官”聊上几句。这位24小时在线的“小爱警官”是杭州公安推出的AI社区民警智能体——“警小爱”。无需加群、无需下载应用,只需微信扫码就能把“警小爱”添加为好友。今年以来,这个会唠嗑、懂政策、能应急的数字人,已成为365万名市民微信中“永不下线的警察朋友”。“警小爱”平均每天要处理近3500人次的咨询互动,累计服务已超115万次。

  (据《潮新闻》)

  快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民需求的提高,市民遇到的问题也呈现出数量庞大、类型多样的特点,对城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边是大量待解决的问题,一边是政府部门有限的人力,靠传统的治理模式显然很吃力,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引入AI“数字分身”是个现实可行的做法。

  以杭州AI社区民警智能体“警小爱”为例,杭州公安组建400余人的AI训练团队,给“警小爱”投喂了10年政策文件和20万条群众真实咨询记录,持续训练打磨知识库。为了让群众听得懂、办得快,技术提供方将海量公安业务拆解成3万多个问答节点,涵盖9大类256项政务服务,让“警小爱”做到高效精准解答各种咨询。

  现实中,政府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职责分工,每个部门每年都会出台大量政策文件,一些事项的办理流程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更何况有些政策比较专业难懂,靠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一对一解释费时费力。现在无锡很多市民日常遇到问题都会打12345热线,碰到繁忙时段要在线等候,接通电话后工作人员虽然进行了耐心答复,但一些市民并不能立刻“心领神会”。如果引入12345“数字分身”,将公安、教育、人社、民政、住建等部门的现行政策文件都投喂进去,不仅能节省政府部门的人力,也能让市民实时就能查询到想要了解的政策和高频事项的办理流程。

  数字时代已经到来,期待无锡政府部门以更积极的姿态拥抱人工智能,优化政务服务模式,引入数字治理手段,让市民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