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文学

党校,心中的敬仰之地

  □金志标

  季春时节,万物并秀。告老数年的我,第一次走进中共无锡市委党校新校区,参加由市委老干部局组织的培训活动。

  说起党校,总有一种敬仰之感涌上心头。参加工作几十年,也数十次地进入党校学习,每次都是收获颇丰。在党校,可以面对面地领略国内著名学者深邃的学识以及有理有据、令人折服的见解,可以听到对当今社会最为前沿的分析,可以荡涤自身对一些问题不合时宜的想法,以求正解。在党校老师指导下的学员讨论中,大家可以敞开心扉、各抒己见、明辨是非。党校是工作学习中的一个加油站,从中我汲取了很多精神营养。

  学习短短几天,我乘隙把党校新校区用脚步丈量了一番。那高大雄伟的南大门,镜框似的造型工整、庄严、棱角分明,步入大门,精神似乎一下子就提振了。金山石步道环绕的青翠草坪中央,矗立着刻有毛泽东手书“实事求是”四个遒劲大字的巨碑。此碑所在的中轴线两侧,整齐布列着十幢灰色外墙、深黑色斜面大屋顶的新中式建筑,其色彩给人以简练、纯粹且带有哲学意味的静谧感。

  走进图书信息综合楼,东西两侧高大的浅灰色花岗岩浮雕作品令人驻足。一侧以“太湖明珠”为题,历数我们这座城市的记忆:赞美太湖包容性,滋养吴越两地物质文明、促进两地文化交融的“包孕吴越”;有“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之称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太清初年的江南名刹南禅寺;历经百年风雨,从荣氏私家花园转变为市民共享乐园的梅园;被唐代“茶圣”陆羽誉为“天下第二”、唐代诗人李绅称为“人间灵液”、乾隆御封“天下第二泉”的惠山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东林书院;始建于明万历二年,无锡古代科举兴旺象征的龙光塔;创建于1912年,曾是无锡最高建筑的无锡县图书馆……

  另一侧以“江南盛地”为题的浮雕,则述说着无锡人的智慧和勤奋:中国首台全部采用国产处理器构建的世界第一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茂新面粉厂;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杨氏兄弟1895年创办的无锡第一家民族资本工厂业勤纱厂;客货吞吐量位于全国同类机场前茅的硕放机场;被誉为“乡镇企业的源头”,诞生于1956年的春雷造船厂……

  走进党校图书馆,明亮柔和的灯光像泻向读书人心房似的,书架上的书籍整齐地摆放着,卷帙浩繁。桌上借阅本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借书人的姓名及借还日期,花香、书香交织四溢,这里宛如汲取思想的源泉、心灵的栖息地。

  走向室外,一泓碧水在阳光下闪烁着碎金似的光芒,池边绿草如茵,诗意盎然。“静心”“泉心”两座小石桥如玉带般镶嵌其间,与荡漾的碧波相映成趣。新中式造型的问源亭,方圆兼备、通透豁达。亭名取自南宋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寓意知识需要不断积累更新。从眼前的水面、连廊、高低错落且生机勃勃的绿植,到周边不是太高却显庄重的建筑,设计者的匠心可见一斑。

  碧空如洗,有一群鸟雀飞过。清脆的鸟鸣如同山间的微风,在这春花烂漫的季节里格外清新怡人。它们时而振翅高飞、展翼凌云,时而伫立枝头、左顾右盼,像是在演奏热情欢快的旋律,让我如见久违老友,心生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