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打通排水“经络”,让城市更有韧性

  汛期来临,要解决我市一些道路面临的易积水问题,亟须防治结合,加强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打通排水“经络”,让城市更有韧性。

  打通排水“经络”,需提升“未积先防”的能力。一些城市道路由于地势低洼、排水系统不畅等原因,遭遇短时强降水易造成路面积水,有些路段积水过深、久积不退,对市民出行和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治理积水“顽疾”,需对“毛细血管”进行“一点一策”式提升改造,对症下药。同时,加强海绵城市建设,久久为功,让城市的“里子”更实“面子”更靓。比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植入海绵场景,沁园新村的海绵小公园不仅能储存多余雨水,浇灌花草,还能以现实样本科普“海绵城市”知识。去年2月,《无锡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可以预见,不断推进的海绵城市建设将为打通道路积水点、完善排水防涝防洪体系提供有力的韧性支撑。

  打通排水“经络”,需提升智慧城市的建设水平。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如何打通排水“经络”,给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通过建立完善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在排水设施关键节点、易涝积水点布设必要的智能化感知终端设备、采用无人机低空巡飞等,形成动态道路积水点“一张图”,用数字化手段,赋能日常监测、预警预报、应急抢险等精细化管理。同时,要创新探索将“黑科技”运用到排水治理中,如利用检测机器人给排水管网做“肠镜”,运用隧道积水监测机器人实现远程监测提前预警,让“浮水机器人”快速“治疗”受损管道等,依托高科技力量,将事后处理变成事前谋划,以“微治理”让市民免受城市积水内涝困扰,进一步提升城市灾害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的韧性。(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