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出差到成都,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没能去游览名闻遐迩的宽窄巷子,心中甚是憾念。6月中的双休日,闲着无事,便心血来潮,与成都一位宗亲约定后,翌日上午便飞抵蓉城,专程探访了这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韵味的街区。
宽窄巷子因其巷子的宽度不同而得名——宽巷子约7米、窄巷子约5米,整个街区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建筑大多融合川西民居与北方四合院风格,青瓦灰墙搭配木质雕花门窗,显得古朴雅致。
年逾六旬的宗亲是成都“土著”,也是当地颇有名声的文史学者。他告诉我,宽窄巷子的3条巷子其实各有特色,宽巷子在清朝宣统年间名称是兴仁胡同,窄巷子主要以清末民初的建筑为主,而井巷子围着一口老井延伸开去,也大多是古居旧宅。目前,宽巷子和窄巷子各自形成“闲生活区”和“慢生活区”。不管是本城市民或是外来游客,都喜欢到这里逛街游玩、品尝美食,是蓉城最具烟火气的地方之一。
沿着宽窄巷子缓步前行,只见巷子两边店铺林立,或销售当地特色工艺品,或经营当地著名小吃,或开设茶楼邀客品茗……扑面而来的满是“天府之国”的文化生活韵味。整个街区家庭工坊、老式茶馆、特色酒楼、新式咖啡厅等错落有致,令古老和现代、时尚和潮流在这里完美交融。置身其间,尽情过一把老成都生活的瘾,真正地体会“闲”在宽窄巷子、“品”在宽窄巷子,享受悠柔舒畅的慢时光,真是非常惬意之事!难怪整个街区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游客。
徜徉在宽窄巷子,可见到许多店铺门楣悬挂的牌匾上,取的店名与“宽”“窄”相关。如“宽度”“宽一府”“宽云窄雨”等,还有的店名标作“初见”“三块砖”“三只耳”等,虽让人忍俊不禁,但颇有雅俗共赏之趣。一家商店的牌匾直接取名“四川味道”,踱进一看,见店内销售的商品都是辣椒粉、辣椒酱、辣椒油等各种辣椒制品;两名女工一边娴熟地在石臼里捣辣椒,一边招徕顾客进店买货。那飘逸而出的呛人的辣椒味,便是纯正“四川味道”的最好注脚。此外,宽窄巷子一些商店门口张贴着独具特色的楹联,寓意深长,很有文化味。如一家既可喝四川大碗茶,又能吃川味点心,还可观川剧变脸的茶馆,其门口的楹联为:“川剧川茶川味样样地道,好看好喝好吃人人喜欢。”此联将老成都的生活特征刻画得入木三分。一家取名为“小龙翻大江”的餐饮店,其门口的楹联为:“闹市结庐文作脊,窄府宽宴食为缘。”此幅深邃如诗的对联,吸引不少游客驻足吟哦,让人不由自主地步入店内,坐下来品尝店家推荐的成都小吃。
当晚,热情好客的宗亲做东,在街区内一家百年老店——“双流老妈兔头”,选了麻辣兔头宴请我。据说,在成都市内,老妈兔头除总店外,尚有很多分店,可让游客就近用餐,大饱口福。宗亲介绍,这些年,在店家的创新下,老妈兔头也从麻辣发展出微辣、五香、酱香等好多花色品种,成为成都最具特色的“招牌菜”之一。而在宽窄巷子吃老妈兔头,当推麻辣兔头最能代表地道的川味,虽然此前我曾在成都其他店内吃过这道佳肴,这次仍大快朵颐,欢喜和畅快之情难以言表。
在宽窄巷子,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潮流相得益彰,浓墨重彩地勾勒出了成都独特的城市画卷。我想,无论岁月沧桑、时空变迁,与这个街区相遇,就仿佛走进这座“千年少城”的灵魂深处,历久弥新、光芒璀璨。
(吴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