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气温攀升,我市医院陆续接诊中暑病例,其中不乏热射病患者。近年来,热射病致死的新闻已屡见不鲜,这种高致死率的病症究竟是如何引起的,又该如何科学防治?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屠苏介绍,热射病实际上是重症中暑的一种。重症中暑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热痉挛,多发于青壮年群体,患者在高强度运动后,盐分随汗液大量流失,易引发低钠血症,进而出现肌肉痉挛、手脚抽筋、腹痛等症状;第二种是热衰竭,多发于老年群体,患者在高温环境下若胃口不佳,水分和营养无法及时补充,会造成血容量不足,容易诱发休克;第三种就是热射病,当人体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会因出汗过多导致汗腺功能衰竭,无法有效散热,随着体温持续升高,人体各器官细胞功能会出现障碍,引发多脏器衰竭,存在严重的生命危险。
屠苏特别提醒广大市民,中暑干预,防大于治。高温天气应减少外出,尤其是老、弱、病、残、孕等易感人群,更需在凉爽的室内静养,适当食用防暑降温的食物。居家时可开启空调,温度设置为26摄氏度左右为宜,也可开启电风扇加速空气对流,确保环境温度低于人体温度,以实现有效散热。在户外若出现口干、乏力、多汗、心慌、气短等早期中暑症状,需立即重视,及时转移至阴凉处休息,通过饮用电解质饮料、适当食用雪糕冷饮等方式辅助消暑。一旦出现发热症状,应第一时间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
屠苏还表示,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医院急诊医学科已提前备好冰盐水、降温毯等物资,做好了全力接诊中暑患者的准备;医护人员还会通过询问就诊患者是否有高温环境暴露史,仔细筛查潜在的中暑病例。“医院能做的只有全力施救和大力宣教,主要还是要靠广大市民提高自身防暑意识。”她说。(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