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一句指令,10多秒出设计图

“AI+紫砂”助传统技艺“破圈”

  本报讯 “宜兴紫砂壶、方壶、青铜器造型壶身、哥特式造型、哥特式设计……”在供春AI软件的对话框里输入指令,10多秒钟,一款专属定制的紫砂壶便跃然“屏”上。这款由人工智能设计的紫砂壶,不仅能转化为线稿供紫砂工艺师二次创作,还能生成3D模型,让有着千年历史的紫砂制作技艺,搭乘AI快车,驶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供春AI的诞生,源于无锡供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探索。公司创始人张雨航毕业于平面设计专业,曾在阿里云任职。作为土生土长的宜兴丁蜀人,张雨航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敏锐捕捉到新机遇:能否借助AI技术,为传统紫砂注入新活力,实现非遗的创新性发展?带着这个疑问,2023年,张雨航踏上了实地调研之路。他走访了景德镇、龙泉、德化等知名陶瓷产区,深入200多家非遗和工艺美术工作室,倾听从业者对AI技术的真实想法。“大多数人都愿意尝试。”张雨航回忆道。同年,他迅速组建专业团队,成立公司,全力投入AI设计软件的研发。

  要让AI软件精准理解指令、高效产出设计方案,构建庞大且完备的数据库模型是关键。为此,企业广泛搜集了数百万张各国建筑类和自然物像图片,以及16万张中国经典器物数据。在此基础上,专业团队对数据进行精细标注与分类,并从历史背景、文化价值、艺术风格、制作工艺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度训练,确保AI能够精准理解艺术家的表达,熟练运用专业术语进行创作。“宜兴拥有得天独厚的产业环境,是企业快速成长的沃土。”张雨航感慨道。宜兴紫砂产业规模庞大、从业者众多,且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与雕刻和泥塑等多个领域相互交融,丰富的应用场景为创新成果的快速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用户只需输入一段文字描述,或上传一张草图、一个设计元素,供春AI便能瞬间生成多张创意图。在AI的助力下,传统紫砂设计焕发出全新活力。去年11月,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山东工艺美院承担的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守正创新——设计驱动传统紫砂现代设计巡回展”上,22件由“供春AI”辅助设计的紫砂作品惊艳全场。新能源车壶、芯片壶、高铁壶等一系列主题创新作品,打破了人们对传统紫砂壶设计的固有印象。“目前,紫砂壶制作大多沿用传统壶型,AI的加入为我们打开了全新的设计思路。”芯片壶创作者、宜兴紫砂艺人嵇芳如是说。

  截至目前,供春AI用户数量已突破万人。供春AI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除了宜兴紫砂,还广泛适用于青瓷、白瓷、日用瓷、文创和玻璃等多个工艺美术领域。企业积极与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近30所高校展开合作,将供春AI引入课堂,助力工艺美术教学,服务地方陶瓷产业发展。今年,企业更是参与了文化和旅游部部级社科研究项目《腾冲非遗玉雕与AI协同创意设计机制研究》,以及浙江省科技厅“尖兵领雁+X”计划,持续探索AI赋能文化产业的更多可能。(蒋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