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

“民族的东西、文化的东西,他看得很重”

  曾祖父唐文治是忧国忧民的一个人。他曾去日本、比利时、英国游历,外面的世界让他特别有感触,对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状况特别担忧。因为他出过国,而且不止一次出过国,所以他很清楚我们中国需要什么。他虽然是个文人,但始终坚信,唯有教育救国、工业救国,这个民族才能强大。

  曾祖父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官员,他非常务实。他在交大的时候,就知道我们国家需要科学技术,需要人才。需要把民心调动起来,国家才能强大,民族才能强大。他为什么要创办无锡国专,包括要求会写国文、一定要参加体育活动……就是要把我们国家的一些精髓保存下来。对于文化的传承、民族的复兴,他看得很重很重。

  对于教育,他有一句名言,基本上每一年新生进来他都要去讲,即“欲成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意思是你学得再多、再好,道德品行不行,你就什么都不行。强调培养第一等人才要以德为先,在治理学校时他一直秉承着这种育人理念。

  曾祖父的一生是很有意思的一生。他在朝廷当官,从外务部主事做到农工商部署理尚书。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实际上始于他在朝时期。1905年,他力促的《商律》颁行,这是参照英国公司法和日本商法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商法,以国家法律形式宣布民间可以自由经商和集资创办各种公司,且与官办、官商合办企业“享一体保护之利益”。商部主管农、工、商及交通、金融等领域,为一时之“肥缺”。曾祖父为遏止官场贿赂之风习染商部,拟定《声明商部办事权限折》,规定商部官员当为及不当为之事,“严禁纳贿贪污”,并阐明商政宗旨,“以保护商民,开通商智,厚结商力,体恤商艰,培植商家元气,减轻担负,不苛扰、不干涉为主要”。著名的“张裕葡萄酒”创办人张弼士为答谢他奏保张氏实业,曾赠予“巨金”,他辞之再三。他培植过很多实业,对于商人的酬谢一律“坚辞”或“峻拒”,这也是后来他创办无锡国专时得到那么多名人士绅鼎力支持的原因。

  曾祖父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举个例子,他晚年眼睛已经看不见了,但只要经过无锡孔庙,就一定要从车上下来走过去。他对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看得非常非常重。

  曾祖父还留下了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唐调吟诵。唐调吟诵并不是他发明的,而是他在太仓本地吟诵调基础上,吸收桐城派“阴阳刚柔”“因声求气”文论和曾国藩“古文四象”学说,并结合自身教育实践所创造的。他在无锡国专开设“读文法”课程,亲自编写《读文法》等教材进行系统教授,其弟子将“读文法”尊为“唐调”,这一名称沿用至今。1934年,上海华东电气公司为其灌制古文诵读唱片发行。1948年,上海大中华唱片厂为其灌制诵读唱片,并有英文翻译,广为发行,风行一时。

  (根据唐德明采访口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