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锡到上海,辗转8个点位开启学习实践,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学生用一次别样的研学之旅打开2025年的暑假。
本次研学以生态科技为主题,市北高中与江南大学、江苏红翼安防科技有限公司深度联动,搭建起“高中—高校—企业”的人才培养桥梁,三方共同策划研学路线和内容。这也是学校首次举办较大规模的集体科技研学活动,学生在行走中感知科技力量,全面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日研学,学生在行走中成长
为期3天的研学之旅行程密集、内容丰富。学生走进梁鸿国家湿地公园、中华赏石园、江苏红翼安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江南大学东氿校区、无锡中证检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等地,与一线研究员共同探讨学科问题,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开展实践研究。“知识是鲜活的。”市北高中高二(11)班学生王籽涵在研学结束后深刻感悟到这句话的意义。
在梁鸿国家湿地公园,市北高中地理老师曾凡超、化学老师李朝和生物老师杨永艳把课堂“搬”进自然。除了认识植物、绘制湿地植物的自然笔记外,学生还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湿地系统的空间分布与生态功能,开展水质检测实验,从多学科角度了解湿地。
让高一(1)班学生李明翔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红翼科技开展的无人机组装课。“从机架到飞控系统,我们一步步搭建自己的无人机模型并成功起飞,真切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在十八湾湿地公园,学生在红翼科技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尝试用无人机完成水样提取任务,了解采样后水体封存、转运与分析的标准。“前一天刚刚学习的无人机知识派上了用处。”李明翔说。
在上海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市北学生第一次动手组装“瓦罐卫星”,学习卫星结构和原理。“课本之外的世界还有许多值得去探究和发现。”王籽涵感叹,“行走的课堂”让她明白,科学是一群人认真探索真实世界的过程。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验和研究能力,学生走进江南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围绕“氮营养梯度下植物CO吸收与氮利用效率”课题,动手配制营养液,操作气相色谱仪。江南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郁红艳以及研究生全程给予他们指导。在无锡中证检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学生参与到水质检测和分析的全过程中。
校企联动策划高质量研学
此次研学活动的筹备策划持续了两个月,市北高中以联系生活实际、贴合学校生态科技特色、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运用水平等为研学目标,与高校和企业共商研学地点、线路和内容。“本次生态科技研学活动是对国家战略的积极回应,是知与行结合的重要方式,更是学生锻炼综合素养的宝贵平台。”市北高中党委书记韩庆芳说。
充分打通高中、高校和企业间的人才培养桥梁,是市北高中策划此次研学活动的关键。在今年5月的第33届校园科技节上,学校聘请江南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院长缪恒锋、江苏红翼安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佳鹏担任学校科学副校长,助力学校生态科技教育。此后,三方针对研学活动反复商讨,进行实地探访参观,最终确定研学点位和课程内容。“结合学校生态科技特色,我们主要围绕无锡周边的水系进行课程设计,从水治理这一现实问题入手。”市北高中副校长钦彦表示,研学中的许多内容环环相扣,如运用刚学的无人机知识采集水源,到专业实验室检测水源、分析数据等,让学生看到不同学科的知识是如何在真实情境中融合运用的。
从湿地公园到科技企业,从专业实验室到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市北高中还将继续升级研学内容和模式,策划文理融通的研学路线。采访获悉,近年来,市北高中和江南大学坚持开展“双高”合作。今年5月,市北高中高二学生许杏、颜于晴凭借项目“小球藻和螺旋藻对水质改变的实践探索”获得第三届江苏省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二等奖,她们就是在郁红艳教授团队的指导下完成此次研究的。
“接下来,我们希望能与更多社会企业和研究院打通合作通道,为更多学生搭建高质量实践平台,为他们的职业规划、专业选择等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未来人才。”市北高中校长周爱民说。
(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