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浠嘉
噪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夏季更是噪声扰民的高发季节。公园里各种高音喇叭声不绝于耳,建筑工地上施工噪声影响居民休息……治理噪声“顽疾”,需要转变思路,建立完善全面覆盖的城市噪声地图系统,通过“科学降噪”为宜居城市加分。
精绘城市噪声地图,可以实现噪声治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控的转变。噪声地图是一种将噪声预测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的技术,能够将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噪声分布状况图像化、可视化和地图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噪声源越来越多: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而噪声地图可以找出各类噪声源,平台根据实时数据进行精准分析,一旦超标就会触发相应的预警机制。以往通过市民投诉能够了解噪声问题,但人工监测往往受时段和环境地点限制,很难捕捉到交通高峰或夜间施工的瞬时噪声峰值。据了解,无锡市区声环境功能区目前仅有15个噪声自动监测站点,因此,上线覆盖全市无死角的城市噪声地图,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精准定位全城的噪声源,从源头防控噪声显得尤为重要。
精绘城市噪声地图,需要导入科技的力量。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已绘制城市噪声地图,但以静态的地图居多,上海已完成全国首张可动态更新的噪声地图。苏州市常熟市作为生态环境部“城市噪声地图应用”试点城市,已经建设了城市噪声地图系统,布设了136套硬件设备,这使城区功能区噪声持续改善,交通噪声进一步降低,全面提升了该市噪声防治信息化水平。相比之下,无锡仍处于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设阶段,尚未达到噪声地图所需的全面动态数据采集水平,还未建成城市噪声地图。建设城市噪声地图需要大量科技资源投入和大量数据支撑,无锡可以加强与苏州·中国声谷的声学技术交流,借鉴其他城市的噪声地图建设经验,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力度,构建完整的智能化噪声防控体系,让无锡的噪声问题得到更有效的处理,让市民生活在更安静、更舒适的环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