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际古迹遗址日主场活动在山东泰安举行,现场发布了30余条文物主题游径。江苏申报的“江南水乡·斗米尺布”入选十佳案例,“百年工商”获评优秀案例。这两条主题游径富含文化遗产,其中涉及许多无锡不可移动文物,通过有机关联、串珠成链,集中展示了运河孕育出的诗画江南、百年工商名城风采。在主题游径的设计者、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沈旸的眼中,这是用文物讲故事的主题线路,让人们带上“斗米尺布”这把钥匙,沿着运河出发,去打开江南文化。
“斗米尺布”指代生存物资,但在江南语境中,它象征着农耕经济的高度发达。江南是“苏湖熟,天下足”的粮仓。江南以“一尺布”为起点,最终形成了产业链完整的丝绸经济。“斗米尺布”不仅是经济指标,更衍生出江南特有的文化价值观。“一粥一饭,半丝半缕”的节俭意识渗透于江南人的日常生活。江南人倡导的“晴耕雨读”的耕读文化在无锡古村落中依然可见。物质丰裕唤起了江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荡口华氏义庄通过义学、赈济等举措,形成了“以商养善”的慈善模式。江南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发展,更激起了无锡人的实业报国之志。他们在运河边建起一座座工厂,以“敢为人先”的创新创业精神一往无前。
在“江南水乡·斗米尺布”文物主题游径的设计中,沈旸将这些内容都囊括其中。据了解,这一游径覆盖了江苏的苏、锡、常、镇和浙江湖州,纳入了一批相关文化遗产点,构筑起“苏湖一熟天下足”“绣云织霞机杼声”“晴耕雨读修文业”“贻谷高义传千秋”“农桑锡纺工商兴”“春雷阵阵满地红”六大文物主题。其中,无锡的储业公所旧址、无锡县商会旧址、茂新面粉厂旧址、荣德生旧居、北仓门蚕丝仓库、荡口华氏老义庄、春雷造船厂船坞、严家桥春源布庄、薛福成故居建筑群等文保单位无不分布在运河边,凸显了江南水乡独特的区域文明体系,以及江南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
“百年工商”文物主题游径以无锡为代表,堪称用文物叙事的典范。但在聚焦“百年”和“工商”这两个关键词时,涉及的文保点难免与“江南水乡·斗米尺布”文物主题游径重复。沈旸和他的团队也在思考,整条线路究竟要以“物”为主线,还是突出“人”的因素。团队得出的结论是,“百年工商”的主题游径既离不开物,更少不了人,因此,允许重复。于是,在这一游径中,既包括了茂新面粉厂旧址、泰昌丝厂、大窑路窑群遗址等工业遗产,也有薛福成故居建筑群、祝大椿故居、荣氏梅园、唐氏花厅等与民族实业家相关的遗产点,让游客可自由组合路线,在不同的路线中,加深对某一重复点位的理解与认知。
无锡在2025年总台春晚的精彩亮相,让江南水乡之美惊艳世界,也为无锡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流量。眼下,跟着“苏超”去旅行也成为一种风尚。沈旸希望通过这两个主题游径的推出,吸引更多人沿着运河走进江南、品读无锡。而无锡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可以从一斗米、一尺布中读出其民生温度,人们在这里亦能看到由运河带来的民族工商业的演变发展,以及锡商们对于城市的反哺,这是无锡作为百年工商名城的深层逻辑,也是其城市文化基因的独特密码。(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