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无锡市地方志专家库成立,庄若江、刘桂秋、朱刚等首批16名受聘专家参加座谈会。该专家库由无锡市档案史志馆、无锡市方志年鉴学会共同筹划组建,涵盖老中青三代地方文史专家学者,旨在为推动无锡地方志事业发展聚智汇力。
地方志事业肩负着赓续城市历史文脉、激发热爱乡梓情怀的使命职责。“十四五”以来,我市地方志事业成效斐然:《无锡史》编纂进展顺利并有望在年内完成初稿;四大历史文化街区志均完成初稿编写;出版编印镇村志52部,乡镇(街道)志编纂完成率达68%,覆盖面达100%;《无锡年鉴(2022)》创成中国精品年鉴,新吴区硕放街道微年鉴开全省之先河;在全国首创乡情地情教育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座谈会上,专家们为无锡地方志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庄若江建议,要突出城市特质,深挖人文资源,编纂更多具有辨识度、可读性的地情成果。刘桂秋提出,要做好无锡方志地情文化研究的规划、整合、集成,聚集同道者、同好者打硬仗出精品,实现单位载体与专家个体的双向奔赴。金石声表示,要发挥专家库的专业研究优势,为无锡历史文化正本清源。王辉认为,要充分发掘无锡特色元素,使方志地情研究更好地融入社会与时代发展。在朱刚看来,历代旧志是反映地域历史演变的宝贵资源,应该有计划、分步骤地完成全部旧志整理点校,“唤醒”沉睡的文献。
建立地方志专家库,构建开门修志格局。无锡市档案史志馆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吸纳专家意见,发挥其在地方志顶层谋划、重点史志成果编研、地方志人才队伍培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无锡地方志事业发展出新出彩。(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