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探索

顺应聚散规律 建设现代化城市群

  □倪鹏飞

  当前,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超50%,但城市群的巨大潜能远未释放。城市群发展还存在一些堵点,例如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壁垒导致相邻城市间形成“断头路”“自循环”“孤独岛”,“内卷式”竞争使得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推进缓慢、效率低下。有效化解城市群发展存在的问题,释放更大潜能,关键是顺应聚散规律,优化城市群发展的动力体系。

  加快城市群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顺应“大聚小散”趋势,统筹布局区域公共产品,促进超大特大城市核心功能提升、大中小城市基本功能完善、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联动,引导“聚中有散”,避免过度分化与集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打造多层次城市群体系。顺应“高聚低散”趋势,构建梯度发展体系。促进高端要素向高能级城市群和城市中心集中,塑造关键领域领先优势,建设服务全球和全国的中心枢纽;推动中低端要素向低能级城市群及周边分散集聚,重塑广泛的成本领先优势,建设服务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中心载体。

  构建科学高效的城市群治理体系。统筹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区域行政壁垒,放权让利给经营主体;发挥好党的组织优势,完善协同参与公共事务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明确相关主体的责权利关系;按照投入与回报对称原则,建立政府及相关主体间收益分享、成本分摊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对城市群组织体系、权益、责任、运行规则等作出明确规定,为城市群规划、建设和治理提供法律保障。加快智能化技术在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长城学者,原载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