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探索

多维发力壮大无锡商业航天产业

  □王海梅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据相关部门预测,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市场规模今年将突破2.5万亿元。近年来,无锡积极践行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洞察商业航天产业趋势,抢抓机遇、乘势升空,商业航天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目前,已有多家卫星制造、火箭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落户无锡,并集聚上下游相关企业,形成高效、协同、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可从发挥国企国资作用、驱动场景创新实践、创新相关机制等方面入手,稳步提升无锡商业航天产业的效益和竞争能力。

  发挥国企国资作用,为商业航天发展壮大蹚新路

  “商业”表达的是航天事业市场化运行和商业盈利的模式。长期以来,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进程中,央企国企是核心支撑。发展商业航天产业,央企国企是推动产业繁荣的重要力量。

  加强与央企央院的全方位合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科研人才汇聚、技术积淀深厚、资源充沛雄厚,是整个商业航天产业的主导者。要充分了解央企特点和核心资源,建立并不断拓宽沟通渠道,用最大的诚意创造合作条件,做好匹配,实现共赢。要定期举办针对央企的投资推介会,展示无锡的航天产业发展情况、优势资源及优惠政策,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加强有关项目投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与央院的交流,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校企共建实验室等多种方式,搭建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商业航天科技和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无锡国资国企的引领作用。地方国企应致力于引领地方产业发展,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等方面起顶梁柱作用。要引导市级和区级国有企业以前瞻性的洞察力,关注商业航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支持商业航天产业萌芽发展,努力在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化上取得突破,锻造先发优势。要推动市级和区级国有资本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通过直接投资、组建与参与各类投资基金的方式,营造政府领投、机构和个人跟投的氛围,给予商业航天产业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驱动场景创新实践,孵化商业航天新业态新模式

  推动城市治理从看见到预见。近年来,无锡深入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构建全域感知、全数融通、全时响应、全景赋能的城市治理体系,取得了显著成绩。要率先应用卫星导航和遥感等技术,构建一个覆盖地上和地下、空中和水域的全方位立体信息网络,确保数字城市与物理城市之间实现实时数据同步和精准映射交互。要推动卫星信息和其他信息融合,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对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处理,及时发现和识别城市运行中的各种问题,并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隐患和风险,从而提前制定相应措施,保障城市高效安全运行。

  打造应用场景的精品工程。场景应用是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无锡要结合现有资源禀赋,对带动作用明显、市场前景广阔、创新辐射效应显著的特色应用示范项目给予更多支持。在北斗领域,要依托无锡“长三角空间信息数字产业示范园”,以我市在车联网、物联网、低空经济等领域的产业基础和应用新场景为重点,积极申报“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在遥感领域,要充分利用国家航天局发布的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推动遥感卫星尤其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在环境监测、城市规划、水利水务、农林生产、工程管理等领域的深化应用,促进大模型技术与遥感数据深度融合,提升遥感数据智能提取、分析挖掘等能力,并不断创新在碳排放管理、灾害损失评估、金融保险等其他领域的应用。在通信领域,要推动卫星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合作应用,支持各类应用终端升级宽窄带卫星直连,推动在手持和穿戴式终端开展应用创新。新兴应用场景方面,也需在太空旅行、太空采矿、深空探索、太空旅店等领域敞开思路、有所布局。

  创新相关机制,以优质生产要素赋能商业航天

  优质生产要素是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石,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数据、资金、人才等核心生产要素。根据目前发展态势,需在数据和资金方面进行机制和模式的创新,进一步助推无锡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推动卫星数据共享和交易试点。卫星制造和组网只是搭建了一个数据传输的平台,用卫星数据来赋能各行业,才是商业航天领域最具价值的部分。应汇集不同卫星采集的数据,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简化数据共享流程。不断打通数据壁垒,推动卫星数据与其他数据融合。要鼓励挖掘卫星数据价值,先行先试数据产权制度和收益分配机制,并依托大数据交易机构探索设立卫星数据交易专区,打通数据服务和应用的供需链条。

  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科技金融服务。推动设立商业航天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力度,持续做好商业航天企业挂牌上市服务工作。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商业信贷、融资租赁、科技担保、卫星数据资产入表贷款等金融产品,加大对商业航天产业的信贷支持。鼓励保险机构提高商业航天企业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创新推出符合产业特点的个性化保险产品。实施发射保险贴费措施,对从事发射、销售、运营等航天活动的商业航天企业予以保险补贴。(作者系中共无锡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