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基孔肯雅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7月27日0时至8月2日24时,广东全省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我市夏季气候湿热多雨,正是伊蚊繁殖的活跃时期,无锡疾控发出提醒,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时常清理积水,做好个人和居家的防蚊措施,以此预防蚊媒传播疾病。
高烧伴“钻心”关节痛?
这些典型症状要警惕
无锡疾控专家介绍,在无锡地区,最常见的蚊子种类是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每年的6月到10月都是它们活动的高峰期。而基孔肯雅热是由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潜伏期通常为3天至7天,最短1天,最长可达12天。一旦发病,症状往往来势汹汹,让人难以招架。
基孔肯雅热最主要的症状包括突发高热,患者会突然出现高烧,体温可迅速飙升至40℃,还会伴有寒战,这种高热通常会持续2天至3天,之后才逐渐消退。剧烈关节痛是该疾病最标志性的症状,也是其名称的由来,患者会出现全身多关节的剧烈疼痛,尤其是手、脚、膝盖、踝关节等部位,疼痛程度之深足以让人痛到“弯腰屈背”,行动受限,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在发热1天至2天后,患者身上可能会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红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有时面部也会出现,这些皮疹通常不痒,但会给患者带来不适。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肌肉疼痛、关节肿胀、恶心、呕吐、疲劳、眼睛发红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基孔肯雅热的症状与登革热等其他蚊媒传染病有相似之处,容易产生混淆。因此,近期有蚊虫叮咬史或前往过疫区,且出现类似上述症状的市民,务必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或引起不良反应。
无特效药、无普及疫苗?
防蚊灭蚊是核心
目前,基孔肯雅热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也没有广泛可用的疫苗,部分国家虽有批准疫苗,但并非在全球普及。无锡疾控专家表示,阻断基孔肯雅热疾病传播的核心手段是预防蚊子叮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防蚊”和“灭蚊”两方面入手。
在个人防护方面,要避免蚊虫叮咬。外出时,尤其是在蚊虫活跃的区域,务必在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涂抹含有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尽量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尤其是在清晨和傍晚蚊虫活动的高峰期;在家中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蚊子进入室内,睡觉时可使用蚊帐,特别是对于婴幼儿和体弱者;同时,蚊子不喜欢低温环境,使用空调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减少蚊子活动。
清除蚊虫滋生地,是从源头控制的关键,要定期检查并清理家中及周围环境的积水容器,如花盆底盘、废弃轮胎、水桶、水缸、废弃瓶罐等;定期清理垃圾,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蚊子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栖息,保持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蚊子;此外,潮湿的衣物和被褥也可能成为蚊子的藏身之处,勤晒衣被有助于保持干燥。
无锡疾控专家还提醒,如果计划前往东南亚、非洲等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出行前一定要查询当地疫情信息,做好充分的驱蚊防蚊准备。归国后14天内要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类似上述症状要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高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