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发布厅·纵横

“十四五”以来我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提效

技术攻关取得突破 “数字底座”更加坚实

  基础设施建设量质齐升、赋能行业数字化走向深入、服务更加普惠通达……“十四五”以来,我国信息通信业积极创新、勇于改革,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多方位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8月7日晚,四川成都,在第12届世界运动会开幕式现场,分享节目、参与互动、查询信息……万名观众带来庞大网络需求。“一点都不卡,我可以用手机给家人高清直播现场,连发几条视频都是秒传。”观众谢先生说。这份畅快淋漓的体验,源于新一代5G-A网络支撑。中国电信技术人员介绍,技术团队采用三载波聚合等创新技术,网络容量较传统5G提升10倍,最高峰值速率可达万兆,有效满足了超高密度人群同时用网的需求。

  “十四五”以来,我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提效,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数字底座”更加坚实。

  网络支撑更有力。我国已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5G、千兆光网建设目标,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90%以上行政村通5G。

  高速传输网络加速构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7377万公里;首批168个小区、工厂和园区的万兆光网试点部署顺利开展。400G骨干网正式规模化部署,传输带宽、网络容量、超低时延等将实现大幅提升。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全球占比超42%。中国电信推出全球首个大众智能手机直连卫星服务,中国移动5G-A标准贡献位居全球运营商第一阵营。

  网络建得好,还要用得好。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入千行百业,赋能效应持续释放。

  在文化领域,从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千年壁画,到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周风秦韵;从广东潮州古城的岁月痕迹,到福建武夷山朱熹园的理学传承,依托5G、AR、VR、AI等技术,5G数字巡查系统、数字展馆、云解说等一批新产品、新业态应运而生。

  在医疗领域,内蒙古呼和浩特搭建起院前院内一体化应用平台,整合5G院前急救系统、院内急诊急救平台等,急救车的出诊任务、车内救治情况、接诊医院等信息可直观地展现在平台上,为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5G融合应用已融入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86个,建设超过1.85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

  “十四五”以来,信息通信业践行“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承诺,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

  统一官方外呼营销号码;不隐瞒资费标准等关键信息;用户明确表示拒绝外呼营销的,不再继续呼叫……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日前发布规范电话营销行为举措,着力解决用户反映突出的通信业务电话营销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问题。

  聚焦民生关切,推动电信服务线上办理量占比超91%,全国4.5万家营业厅提供异地办理,覆盖所有区县,让服务更便利,让群众少跑腿;推动“二次号码焕新”服务,深入推进一键解绑历史互联网应用账号工作,已覆盖220款主流应用,解绑申请超1.5亿次。

  关怀特殊群体,推动3000余个与老年人、残疾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App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开设超40万场“银龄数字课堂”,让特殊群体信息时代不掉队、数字生活更从容。

  筑牢防护屏障,加大“来电来信免打扰”服务推广力度,依据用户意愿累计为10.8亿用户提供防护服务1046亿次……

  (据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