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

一座承载百年梅韵的江南园林瑰宝

  盛夏的天,方才还烈日灼目,转眼间风卷云涌,一场骤雨不由分说地泼了下来。骤雨过后,跟随晨起锻炼老人的脚步,踏入梅园的园中园——古梅奇石圃,聆听古梅与奇石的对话,感受传统与当下的诗意交融。

  古梅奇石圃建成于2001年,是一座集古梅与奇石艺术之大成的园林杰作。这座由著名园林古建筑专家李正先生主持设计的园林,巧妙地衔接了梅园景区的西部荣氏古迹区、东部横山风景区和北部梅品种国际登录园。设计师遵循“随形得景,巧于因借”的传统造园理念,以念劬塔为远景,岗阜为屏障,构建出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园内最引人入胜的是“一石一梅”的精妙配置,30多块来历不凡的奇石与30余株古梅相映成趣,这种匠心独运的设计不仅超越了普通梅林的观赏价值,更完美诠释了古人赋予梅花的高洁意境。

  步入园中,“古梅奇石”四个苍劲大字首先映入眼帘,这是园林设计大师朱有玠的亲笔题刻。左侧的梅花博物馆每逢早春都会举办高雅的梅花插花艺术展览。馆前陈列的盆栽中,一株造型独特的枯干式梅桩尤为引人注目,这种将生命与死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枯木艺术”的深邃美学。紧挨着博物馆的是岁寒草堂,内设香文化品鉴中心“梅花香源”,其推出的蜡梅精油和“暗香”“傲骨”系列梅花线香,能够持久保留蜡梅花香味,深受游客喜爱。岁寒草堂前的“消息树”老梅桩是园区的季节风向标,花开就预示着赏梅季的到来。

  古梅奇石圃内的奇石以太湖石居多。入园处的“迎迓”石造型独特,令人称奇。这块形似张开大手的太湖石,仿佛一位热情的主人,向每一位到访的游客致以诚挚的欢迎。其生动传神的姿态,不仅让游客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更巧妙地体现出中国传统园林“以石传情”的造园智慧。

  高达2.8米的“歌盛世”堪称镇园之宝,玲珑剔透的造型完美诠释了太湖石“瘦、漏、皱、透”的审美精髓。这块奇石最妙之处在于其自然形成的孔洞,透过孔洞远眺,念劬塔的倩影恰好映入眼帘,形成了一幅天然的框景画。盛夏时节,“歌盛世”与周边景致交相辉映:池中荷花亭亭玉立,岸边垂柳随风摇曳,争春亭的飞檐翘角点缀其间,共同构成了古梅奇石圃最具诗意的景观画卷,成为游客的最佳打卡点。

  除了太湖石,园内还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珍稀奇石。形成于5.4亿年前的寒武纪奇石群“擎天之柱”展现了最古老的地质奇观;磊石厅内的黄蜡石“沧海桑田”历经岁月洗礼,色泽由入园时的黄色渐变为灰黑色;而产于广西的大化石“坚如磐石”则以其致密坚硬的质地令人叹服。这些奇石与古梅相得益彰,共同传达着自然与人文的永恒对话。

  古梅奇石圃不仅是一处观赏性园林,更是一座梅花文化殿堂。通过诗词歌赋、书画碑刻等多种形式,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梅文化的熏陶。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随着“慢生活”理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游客开始驻足于此,在古梅奇石的陪伴下,感受传统园林艺术的永恒魅力。这座园林精品既传承了江南造园技艺的精髓,又通过创新的展示方式让古老的梅文化焕发新生,成为当代中国园林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蒋涛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