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无锡高校资源短缺,却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六大“校友经济”高峰城市之列

“校友牌”如何打成引才“制胜牌”?

  太湖波光潋滟,一场跨越地域的“校友接力赛”正在上演。前不久举办的太湖人才发展大会上,一个覆盖全球高校资源的网络正式织就——由100家高校无锡校友会企业家分会共同打造的无锡市校友企业家联盟宣告成立。这标志着无锡“校友经济”迈入资源深度整合、价值高效转化的时代。

  令人惊叹的是,这座仅有4所独立建制本科高校的地级市,已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六大“校友经济”高峰城市之列。正如武汉市校友经济促进会会长刘萌所说:“校友,已成为无锡肌理中最活跃、最富创造力的DNA!”

  在高校资源不占优势的赛道上,无锡如何将“校友牌”打成引才“制胜牌”?

  破局:

  从高校洼地到“校友枢纽”

  “在无锡创业,感觉整个校友圈都在背后支撑。”东南大学校友、科创板上市公司芯朋微电子创始人张立新的感慨,道出了无数在锡创业者的心声。他的企业从3人团队到成功上市的历程,恰是无锡“校友经济”赋能企业成长的生动注脚。

  无锡的突围始于对短板的清醒认知与精准破题。在全国万亿GDP城市阵营中,无锡高校数量排名靠后,但这座流淌着工商基因的城市敏锐捕捉到了隐藏的机遇:2021年人才调研显示,仅清华大学在无锡注册的校友就超800名,其中不乏上市公司掌舵人,而北大、浙大、复旦等顶尖高校均在锡建立了活跃的校友会。这个被长期忽视的高价值群体,成为无锡破局的关键钥匙。

  当年11月,市委人才办牵头,联合近50所高校在锡校友会,发起成立“太湖湾高校创新创业促进会”。这个打破地域藩篱的超级枢纽,以市场化模式精心构建创新创业促进、校地合作对接、文化体育活动等六大平台。短短数年,它如强力磁石般聚合了100家在锡高校校友会资源。“我们打造的是‘情感为纽,事业为锚’的生态体系。”校促会执行秘书长余巍表示,要让天南地北的校友与无锡的发展脉搏紧密相连。

  这张网络还在持续拓展和深化:与北大、中科大等14所顶尖高校校友总会结成“校友经济合伙人”,携手上海、南京、武汉等9城共建“新时代校友经济城市联盟”,在京沪两地分别设立高校校友创新创业联盟……值得称道的是,无锡已与16所“985”高校签约或合作共建研究院、所、中心等,并且成为全国第一个与首批12所高校未来技术学院全部签订合作协议的城市。与此同时,专门设立的“新时代校友经济研究中心”则为这一创新模式提供着坚实的理论支撑。

  (下转第3版)

  “校友牌”如何打成引才“制胜牌”?

  (上接第1版)

  磁吸:

  以赛事聚才用政策留人

  来自扬州的王宜毕业于东南大学材料专业,曾在多家国内知名半导体企业担任关键技术管理岗位。怀着创业梦想的他,得益于东南大学无锡校友会在半导体领域的丰富资源与孵化服务,于2023年成功在无锡经开区创办海浥科技。经过两年的快速发展,公司高端半导体湿法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迎来“蝶变”,王宜个人也荣获“尚贤人才计划”等多项殊荣。

  “校友会绝不能只停留在联谊会、同乡会的层面,其核心价值在于搭建项目落地、资本对接、技术转化的坚实平台,系统性、规模化地做强‘校友经济’。”市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袁晓雷一语道破关键。

  如何实现这一跃升?品牌赛事成为强力引擎。“太湖杯”大赛创新开辟的高校赛赛道,吸引着海内外校友携带优质项目纷至沓来。今年高校赛战绩斐然:168所高校的463个高端人才项目踊跃报名,其中教授、副教授及副高以上人员领衔的项目占比高达27%。此外,两届“新时代校友经济思享汇”已成功签约总规模超10亿元的校友经济赋能基金,为项目成长注入源头活水。

  人才引进来,更要留得住、发展好。无锡构建了“锡引惠才”12条、优秀大学生“锡引”工程、“强智聚才”五大行动等全维度政策支持体系。具象化的服务更显城市诚意与温度:青年人才驿站提供暖心落脚点,人才公寓解决安居之忧,购房补贴、子女教育保障免除后顾之忧。“三年来,多家在锡校友会先后开展超70场暖意融融的‘迎新送新’活动,吸引近3000人参加。”余巍表示,此举让离乡求学的游子和初到无锡的新人,在踏入人生新阶段的第一刻就有了强烈的归属感,悄然在青春的起点埋下对无锡认同的种子。

  这套组合拳成效斐然,无锡正成为吸引校友人才的强磁场。以东南大学为例,该校无锡校友会2023年欢送85名无锡籍本科新生外出求学,却迎来了多达218名全国毕业生(含184名硕士、13名博士)选择无锡开启职业生涯。今年,北京科技大学在无锡招收了19名本科新生,而毕业后来锡就业的校友达到26名。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河海大学、天津大学等一批高校,都呈现出相似的“人才净流入”现象。

  裂变:

  人才红利力促产业升级

  校友是“有感情的资源”,他们带来的巨大人才红利开始显现,且物联网、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专业人才大量流入,与无锡“465”现代产业集群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怀着对家乡的深情,推动湖南大学无锡智能控制研究院落地生根;清华大学校友企业卓胜微、西北工业大学校友企业派克新材等每年都向母校抛出橄榄枝,吸引大批学子来锡创新创业;天津大学校友刘建华亲自回母校举办专场招聘,为中船702所招揽英才;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友企业盛景微电子的成功上市,更是为无锡集成电路产业注入强劲动能,生动诠释了“引进一位校友、落地一个项目、激活一条产业链”的乘数效应。

  以校友为纽带,“产学研金”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正在加速形成。无锡已与220余家高校共建创新平台,其中北京大学长三角生命健康研究院实现了脑科学探针技术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全链条转化;无锡香港科创中心成功对接52个“产学研1+”项目,架起了跨境技术转移的桥梁。更令人欣喜的是,37家校友企业反哺高校,设立超500万元奖学金,签订“双招双引”协议,形成了校地互哺的良性循环。

  今年以来,校友投资合作项目捷报频传,14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122.5亿元,覆盖半导体、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交大校友惠宏业投资的5亿元半导体核心材料生产基地在宜兴快速落地,预计明年4月投产,再次展现了“无锡速度”与“校友温度”的完美融合。

  高校数量从来不是制约城市创新发展的“天花板”。当一座城市跳出“有多少高校办多少事”的思维定式,以开放的胸怀拥抱全球校友网络蕴藏的智慧、资本与情感,就能开辟出一片超越地理限制的创新发展新天地。

  (陈菁菁、张庭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