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花、陈晓蓉
如何让幼儿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成长,是当代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无锡市惠山平湖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平湖实幼)秉持“回归传统、自然、生活与儿童”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在幼儿与自然之间建立紧密联系,让教育回归本真。
平湖实幼倡导幼儿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释放天性,激发他们向上的生命力。通过创设开放、生态化的教育环境,以“行走”为学习方式,幼儿园引导幼儿在多样化情境中实现身心和谐发展。
在课程构建中,平湖实幼创新采用“三线协同”实施路径。一线教师基于幼儿兴趣生成个性化课程,通过集体研讨、动态调整,展现课程的生命力;课程领导小组整合资源,优化课程结构,增强课程的联动性与系统性;骨干教师聚焦课程顶层设计,提炼实践经验,打造精品课程体系。
●自然行走:在生态互动中探索发现
大自然是最生动的课堂,也是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平湖实幼充分利用户外自然环境,打造“没有边界、没有围墙”的学习乐园,让幼儿在与自然的互动中感受生命的美好。
四季的更替、动植物的生长、天气的变化,都是幼儿学习的鲜活素材。在季节性的自然探究活动中,平湖实幼引导幼儿通过系统观察、科学记录和对比分析等方式探索自然现象。各类真实情境中的探究,有效培养了幼儿的科学素养与探索精神。
●生活行走: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能力
生活即教育,平湖实幼通过“生活教育资源库”,将真实社会场景转化为教育现场。在图书馆里,孩子们惊叹藏书量后,自发探索图书分类方法,通过主题、大小、颜色等整理图书;年俗活动中,孩子们亲历年糕的完整制作过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真实互动不仅培养了他们的生活技能,更在互动中发展同理心、规则意识等社会性能力。
●游戏行走:在共同游戏中理解规则
平湖实幼打破空间界限,构建室内外联动的游戏生态。积木区的“建造师”用不同形状的模块搭建城堡;角色扮演区的“小厨师”认真核对“顾客”的点菜单;户外沙池边的“考古队”小心翼翼地挖掘“恐龙化石”——多样化的游戏材料激发出幼儿无限的创造可能。
教师创设轻松、自主的游戏氛围,让幼儿在共同游戏中建立积极的社会联结。当足球场上的小球员们自主商定规则时,当“超市收银员”坚持要“顾客”排队付款时,游戏中的自由探索与规则意识自然融合。教师通过持续观察记录,以“游戏伙伴”的身份适时引导,帮助他们在协商中理解:真正的自由,生长在规则的土壤里。
●行走课堂:让学习回归生命本真
平湖实幼打破空间与学科的壁垒,结合节日、节气等主题,开展行走课堂活动。例如,春节前,幼儿参与制作年糕、写春联;重阳节,他们走进社区慰问老人,孩子们用童谣和手工作品传递温暖,将孝亲敬老的传统文化内化为情感认同。行走课程的本质,是让教育从静态预设走向动态生成——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者,而是和孩子共同探索的“旅途伙伴”。课堂也不再局限于围墙内,而是延伸至每一个能激发探究欲望的生活场景。
平湖实幼的实践证明,只有让教育回归真实、回归自然,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热爱生活、富有创造力的幼儿。
(作者系惠山区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