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太湖周刊

遇见西海大峡谷

  □李岳秋

  从排云亭向西,约半小时便到一个幽暗山洞——西海大峡谷北入口。穿过山洞,随即一个90度转弯,顿时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一团团云雾半遮半掩着山峰的浓绿,露出碧玉般的写意图景。倏然间,云雾被山风撕裂成一缕缕柔曼的轻纱,在山谷间舞荡,与拔地而起的石柱缠绵,与巍峨青峰上的松石亲昵,缥缈迷蒙,变幻无定。那意境与韵致,令人陶醉。

  有人说,如果你只有一天时间游黄山,那就先走西海大峡谷。游过西海大峡谷的人无不深深叹服它梦幻般的存在。

  峡谷北起排云亭,南至步仙桥。造物主在四周立起牌坊峰、松林峰、石人峰和石柱峰,在中间巨大的盆底错落有致地搭配了石笋、怪石、溪流。风神携来品种各异的花草树木种子,播撒在峰顶、峭壁、沟壑和溪边,四季雨雪为它们提供了丰沛的水源。于是,水汽氤氲,云雾升腾,自然造化的魅力成就了无法替代的梦幻之景。

  这个深藏在黄山景区西部的峡谷,在2002年全面向公众开放之前,人迹罕至。清人袁枚到了西海门(即今排云亭处),看到“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他“左顾右睨,前探后瞩,恨不能化千亿身,逐峰皆到”,却终究“自觉无勇”而止步了。在与大自然的不断博弈中,人们在悬崖峭壁上架起栈道、凿就台阶。于是,游客渐至,去探寻峡谷的梦幻,去感受野性的拙朴。

  栈道镶嵌在峭壁上。一边是刀劈斧砍般的绝壁,摩肩接踵;另一边是不见谷底的深壑,望之惊心。

  我们沿着栈道盘旋前行,从一个山头到达另一个山头,走完“一环”到“二环”。每过一个拐弯,眼前都有一幅惊艳的图景。在这里,大自然袒露出雄浑壮阔的气势,也毫不掩饰那剪不断的情思。一块块巨石层层叠叠,堆砌出擎天石柱,风雨雷电难摧其亘古不屈的刚毅;一座座危岩力撑苍穹,铁骨峥嵘中彰显着顽强与担当。石柱顶上松石依恋,苍鹰盘旋,云雾缥缈间似有缱绻柔情温柔而执着地蔓延,将天地都染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

  又过一个拐角,深褐色的花岗岩石壁如巨兽般横亘眼前,刚健大气的轮廓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峻的光泽,让你感受到大山的魁伟与沉稳。空中传来峡谷对面的长啸“喂——”那声音在石壁间反复撞击,余音在峡谷间回荡,久久不散。此情此景燃起了我的激情,胸腔中似涌起无尽的力量,禁不住也扯开嗓子高声回应:“你好——”

  一座座山峰上,石笋林立,巧石遍布。不进入峡谷,你无法真切领略这些巧石瘦笋的神韵。它们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峰顶或山腰,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每一处轮廓都饱含着岁月的沉淀,仿佛在诉说着千万年的故事。本来状如仙桃的飞来石,现在却似野狼直立,仰天长啸。松林峰上的石笋中,有一株犹如壮士侧影:身躯挺拔,头巾披背,举目傲视。那身形与气宇,不就是活脱脱一个关云长么?武松打虎、仙人踩高跷……一尊尊巧石状人状物,惟妙惟肖,闪烁着大自然的神工灵光,令人叫绝。

  走完“二环”,栈道尽处,台阶以六七十度甚至更陡的坡度忽上忽下地刺向谷底。好几十米长的台阶一段接一段,不见尽头。我们低头盯着脚下的台阶,小心翼翼地把自己一步一步往下放,海拔不断降低。歇息时抬首四顾,对面的巨幅绝壁直挺挺地倾斜着,似乎正向我们的脑袋砸过来,好不吓人。举头仰望,高峰夹峙,遮天蔽日,天空只剩下窄窄的一条缝。转身回望,上去的、下来的三三两两的人像是挂于峭壁、悬在半空,惊险又有趣。四周烟雾升腾,飘忽不定。继续把自己往下放,不时见到从南入口过来的三五驴友,气喘吁吁,相互鼓励,手脚并用着向上攀爬。

  到谷底了。一条小道在碎石间蜿蜒伸展。参天的古木和叫不出名的杂草野花在浓浓的雾霭中影影绰绰。一滴滴晶莹的泉水,从四周山峰的石肌罅穴中渗出,滴落谷底,汇聚成溪。于是,小溪在林木花草间潺潺流淌,淌向朦胧的远方。原生态的峡谷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雾影中传来鸟儿的鸣叫和昆虫的啾啾声,使这谷底显得更加寂静幽深,超脱世外了。我坐在溪边野石上,轻轻吸一口清纯的空气,沁入肺腑,心,醉了。置身这古拙的谷底,没有尘世喧嚣,也无世事烦扰,令人心如止水,顿生禅意。我想,清明超然、质朴纯雅也是一种精彩、一种生活的境界。

  穿过谷底,开始攀爬陡峭的山道,台阶似天梯直插云端。接着是大段的栈道横空出世,还有洞穿大山的隧道,洞顶的岩缝中滴水不断,落在地上,开出一朵朵小小的水花。山道、台阶、栈道、隧道,交替出现,相互衔接,在大山的褶皱里延伸着,盘旋上升。

  穿过一个小山洞,来到名闻遐迩的步仙桥。这座桥长仅十来米,海拔却有1300多米。两端绝壁夹峙,森然可畏,下方万丈深渊,迷雾升腾,过桥如仙人步云。伫立桥上,清风徐来,油然而生飘飘欲仙之感。

  峡谷中的气象总是瞬息万变。乳白色的雾气从山洞中丝丝渗出,从深沟险壑中阵阵涌起,率性飘曳,因着风力的大小和风向的变换,时而像大海上的白帆悠然飘浮,时而像草原上的群马肆意狂奔,时而像大江中的急流癫狂旋转……终于像丝丝棉絮聚拢成团,弥漫于四周,隐匿了大山的伟岸,淹没了苍松的风骨。继而浓雾下沉,接着又柔曼地舒展开来,平铺成大片云海。于是,峡谷诸峰逐渐显露,成了“大海”中一座座耸峙的岛屿;峰顶的绿树恰似海螺般的发髻,在薄雾中显露出婉约的韵致。山风吹来,轻烟薄雾像一支淡墨画笔,随意一抹,就抹出了梦中也无法奢望的景观。于是,在这独特的语境中,心,又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