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翼民
江南人喜好吃早面,蔚然成风,却没有听说听早书的。吃早面听早书,两者融合为一体,这是朋友阿庆的策划和成全。
数日前,阿庆微信相邀,说是在无锡的某古镇新开了一家面馆,古色古香的装饰,好汤好水的面条,多姿多彩的面浇头,更兼有声有色的评弹,着实是老年人最好的盘桓享受之处,便邀请我和一拨嗜吃面兼嗜听书的朋友前往品赏。
天气委实是热,面馆的大堂因开足空调而凉飕飕的,十分惬意。我们落座后便有服务员端上零嘴、冷菜、米酒和茶水,米酒是新酿的,茶是菊丝的,一白一黄令人生喜。是时面条还未端来,那边就飘来了丝竹之声,一位气度不俗、神态饱满的评弹男演员唱起了弹词开篇。
现在的饭店酒吧很流行用堂会式的演唱助兴添趣,好多店家撇弃了喧闹嘈杂甚而有点扭捏作态的流行歌曲表演,请来戏曲演员来上一段昆曲抑或是评弹,一下令店堂里的气氛风雅了起来。我去过许多大众化的饭店,都有专门设置的小戏台,多半请的是评弹演员,男女双档,一个长衫一个旗袍,一个弦子一个琵琶,唱的是传统的弹词开篇,一曲《宝玉夜探》唱罢,接着来一曲《莺莺操琴》,那流淌的雅韵瞬间把大堂里如潮的啰唣分解成了细流涓涓。譬如说,一句“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愣是把人带到了清风习习的荷塘旁,美味佳肴也似乎更加清爽可口了。不说专业演员,有些水平的评弹票友也可借此一展身手。一次去一家名为“大排档”的风味食府就餐,突然见到一位从苏州来无锡的老友,他是较有水平的评弹票友,每晚专程赶来这家食府演唱两个小时评弹。与本地一位女票友合作,去除交通费,收入还是可以的,他笑说:“只做一次票友交流活动罢了”。我认同他的做法,既“玩了票”,又有“进账”,更重要的是活跃了当地的餐饮经济,何乐而不为?现在都在讨论如何搞活经济,餐饮加戏曲不失为一条可行之道。
话得说回来,人们在食府、饭店饮酒吃饭,时段较长,有戏曲助兴恰到好处,一向平淡无奇的早面居然也引进了评弹演唱,看似有些夸张,却也是个创新吧。我说早面平淡无奇,不是说面馆没有特色,而是传统面馆确实不需要这样的包装。传统面馆在人们的印象里就是芸芸的食客、匆匆的过客,不会在店堂里停留较长的时间,顶多吃一碗花色面,吃完抹抹嘴,会钞走人,通常一段长些的开篇还没听全就要“拜拜”了。这回我领略了这家开设在古镇的面馆的派头,它就是要用艺术来包装、吸引食客,当你在吃面时看到、听到儒雅的评弹演员在演唱、在为你添趣助兴,那是多么风雅的事儿啊!面条在委婉的弦索声和软糯的唱腔里显得更加美味可口,这一碗面就有了丰厚的“附加值”,也就不啻山珍海味了。所以我为之叫好:“早面早书两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