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AI赋能、数字添翼助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科技”如何提升宜居幸福感

  □本报记者 孙倩茹

  小区装上“AI大脑”后,地下车库如遇火情,萌芽状态即触发预警救援全流程“操作”;物业请来线上“智慧管家”,访客进车库可自动抬杆放行;一部手机就能开关空调、给浴缸放水、自动投喂宠物;走出小区,智能清洁机器人正在步道上忙碌,还会与你打招呼……

  这可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未来版”城市,这些智慧宜居场景正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今年7月中旬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强调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对无锡而言,从居住环境、物业管理到城市公园广场的体验感,科技和智慧如何守护、服务和赋能宜居生活?如何让市民收获更多幸福感?

  如何增强“便捷度”?

  “访客车牌号:苏BD3XXXX,已进场,欢迎到访。”近日,宜兴新天地花园小区业主陈女士在手机小程序上输入亲友的车牌号,并验证业主身份后,作为她家的访客,亲友将车开到小区门卫,电子杆自动抬起,并提示语音“欢迎到访”,就像到了自家小区一样,感觉十分亲切。

  前不久,在梁溪区五星家园小区,地下室电动车存放A区的一场模拟突发火情,让居民直呼“科技守护安全,放心!”当天上午10时,只见两排电动车中间走道区域燃起一小团明火,10秒左右,位于小区物业管理中心的“数据驾驶舱”即通过安装在地下室的智能“火眼”,捕捉到火源画面,此时,物业负责人胡一军的手机和智能手表同步收到报警提示,一场紧急灭火行动迅速展开。

  “科技产品、智慧设施的精准‘下沉’,正为居民带来新鲜感和便捷感。”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老旧小区改造正从“基础功能提升”向“智慧生态构建”转型,目前正尝试通过引进智能AI设备、搭建智慧平台等方式,对消防设施、停车管理、电动车充电、小区门禁、安全巡查等居民关注度高的硬件设施进行智慧化改造。

  此外,物业管理服务也逐步走向线上,我市一些国有物业进驻的老旧小区开发了集报修、缴费、预订、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小程序,开通如大修基金使用确认、惠老助餐预订、家庭报修等功能的线上服务,让老新村居民体验更多便捷感。

  如何助力“高效管”?

  8日傍晚的古运河沿岸,一台身穿蓝黑相间“外衣”、脚踩巨大毛刷的最新款“萝卜牛”智能清洁机器车灵活穿梭于步道间,巡视、清扫、洒水、除尘……自动规划打扫路线,遇到行人主动减速避让,并发出温馨语音提示。

  细心的市民发现,这样的机器人“城市管家”如今在社区、小区日常服务中越来越常见。8日清晨7时,一架“空中哨兵”从梁溪河畔停机坪起飞,按照预定路线启动对“十里画廊”的日常巡航,7时6分,地面控制屏上闪动着异常画面,一位遛狗未牵绳的市民被“捕捉”到,城市管家接到提示后,第一时间赶到指定位置,对这位市民进行劝诫。

  无锡城建发展集团城科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空中哨兵”还能实时监测乱搭帐篷、违规停车等不文明行为,自动捕捉火灾隐患、水体异常等突发情况,并生成处置工单,构筑“天上拍+地上巡”的精细化城市管理机制。

  “无锡的智慧城市已经是下一个level了?”近日,小红书网友@圣斗士女神发文点赞我市“城市客厅”请来了“智能管家”,不仅清扫得干净,还能提供情绪价值,城市的智慧管理给市民游客增添“小确幸”。目前,太湖广场、运河艺术公园、古运河畔的智能垃圾桶已实现满溢自动监测,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与广场智慧滴灌联动,实现自动触发园林灌溉,无人扫地机、擦玻璃机器人、无人快递车等成为城市管理服务的智慧助手,这些智慧场景还将在更多社区、公园、广场管理中推广应用。

  如何破解“宜居痛”?

  “小艺小艺,请打开全屋新风系统,空调调到26℃,关闭客厅和主卧窗帘窗纱。”7日上午,位于梁溪区的夹城里新建商品房销售人员通过手机发出指令,现场演示了155平方米户型的华为全屋智能生态系统。记者在全景视频中看到,依靠稳定可靠的PLC全屋网络以及高速全覆盖的全屋Wi-Fi,每条指令都成功“驱动”,就像家里有个“听话”的小管家。

  “考虑高品质住宅的购房者,普遍对智慧家居十分关注。”无锡城建发展集团安居公司相关人士说。业内专家认为,随着居民对宜居品质的追求,科技感将成为未来“好房子”的关键要素,更多购房者愿意为之“买单”。

  从小区一键维修到梁溪河畔刷脸储物柜,从为独居老人家安装的智能监测水表到社区小游园内扫码联动健康监测的健身设施,数字赋能不仅让城市管理实现高效便捷,更让居民体验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伴随着宜居数字场景的不断丰富,还有哪些服务体验值得期待?

  “将智慧宜居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在居住环境改造、建设、服务领域全场景深度优化民生服务体验。”住建人士表示,下一步,将在解决宜居“痛点”上持续发力,营造更多“小而美”的数字场景,切实解决居民最迫切需求,让不同年龄、不同居住环境的市民都能享受到便利。比如,构筑住宅小区智慧消防联动系统,实现捕捉预警处理一体化;搭建社区医养、托幼服务供需对接平台,为“一老一小”提供更及时精准的服务;新建高品质住区可向低碳智慧康养社区进阶等,让广大市民共享一座智慧宜居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