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以“精细”之笔绘就善治之城

  近日,有两件有关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小事”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一件事是江阴将部分街头路灯杆改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无人机机巢,实现“一杆多能”;另一件事是无锡经开区计划在16条道路新增千余台“5G泊位机器人”,以智能化手段提升停车效率。这些创新实践表明,城市治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瞄准“精细”二字,以“绣花功夫”精准触达城市治理的每个“神经末梢”,是提升现代化城市生活品质的有效方法。

  城市精细化管理,本质是对管理精度与细节的不断追求。近年来,无锡制定2025年至2027年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打造魅力滨水空间、深化环卫一体化保洁、推动停车系统治理等举措,展现了精准施策的效能,提升了城市品质。这些措施不仅回应了民生关切,也直击城市治理的痛点堵点和难点。从实践成效来看,精准施策既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追求精益求精、精致之美的价值取向。江阴路灯杆的多功能化改造,不仅缓解了新能源汽车充电压力,还降低了集中充电站的建设成本,体现了集约高效的管理思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案例还有不少,比如公共厕所的厕纸供应、城市“金角银边”的更新,都体现了“精准”与“精致”的城市治理逻辑。

  精细化管理不仅要体现在精准上,还要落实到微观细节的打磨上。精准二字,是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量,细节的改善彰显着城市治理的质量、温度。当前,尽管我市城市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短板。如老旧小区改造后缺乏长效维护、垃圾清运不及时、公交站台设施不完善、绿化养护不到位、尘土飞扬噪声扰民等各种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动态更新中寻求更细致更有效的解决策略。成都地铁为防乘客走光,在步梯处设置磨砂玻璃;南京博物院在暑假旅游高峰期间将“男厕改女厕”,缩短女性排队等待时间等做法,都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从“关键小事”入手,以严谨态度和人文关怀推动治理水平持续提升,不仅是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民意为民解忧的具体抓手。(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