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去浙江乌镇游玩,偶然看见木雕师傅正在雕件,站一旁观摩良久,感觉挺有意思。于是退休后,备齐雕刀和电磨机等工具,闲暇时学起了木雕。
我是新手,所以原料就从淘宝上淘红木中较便宜的红酸枝、花梨木边角料。
买来料子,时常拿在手上左看右瞅,揣摩能雕什么。看好了木头能雕什么,开始动刀,屏气凝神地雕、琢,刀刃之下木屑一点点散落,木材的色泽、纹理、芳香,让人犹如置身自然丛林。
久而久之,执刀的手指渐渐起了茧。雕好一个摆件的轮廓,呈现出几分形似,那欣喜的感觉恰似养花人看到枝梢上即将绽放的花蕾、垂钓人瞅见水下鱼窝鱼儿吐泡泡。
一件小木雕,经过去表皮、雕琢成形、打磨抛光,每道工序皆包含着快乐,享受过程、成就结果,一块灰头垢面的没有丝毫生命的木头,经过自己的手,成了陈列于案头栩栩如生的摆件,其实每块木头都可以是件艺术品,只要能去掉多余的部分,同样,每个人都可以尽可能完美,只要肯去掉缺点和瑕疵。雕了一阵子,自感手指灵巧许多,便买来一些玉石的毛料雕琢。从雕木到琢玉,感叹自然对人类的恩泽,赐予人类丰富的资源。
雕琢的过程,是闲暇时的修身养性,正所谓“精雕细琢”,浮躁不得、急于求成不得。雕刀遇上树瘤,轻轻地削,琢至木薄处,则慢慢地刮,打磨抛光在乎拐角细节,一如做人做事,得神至心到。雕技既是功夫的集成,又是性情与雕刀的历练。(唐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