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太湖周刊

老伴成了我的校友和同桌

  十年前我退休了,从外地来到儿子工作的江阴定居。这是个全新的环境,走出家门没有一个熟悉的面孔。为了排解身处异乡的孤独感,我报了江阴市老年大学葫芦丝班。

  老年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我又参加了学校的志愿者队,后来还报了英语班,每天查字典、记单词忙得不亦乐乎,连吃饭有时都要喊几次才上桌,惹得老伴常常抱怨。看到老伴气恼的样子,我感到很愧疚,反思自己没有为她着想,为什么不给她在老年大学报个班呢?想法有了,我就试探她对什么感兴趣,她说每次送孙子、孙女上写字课,看到教室张贴的条幅,真羡慕那些漂亮的字。

  2022年春季招生开始了,我给老伴报了书法初级班,开始她不同意,理由是要接送孙子、孙女,照顾母亲,买菜烧饭,没有时间。我笑着安慰她:“没关系,有我呢。”

  为了帮老伴熟悉老年大学环境,我陪她去上了第一堂课,告诉她乘公交车和骑电瓶车的路线,又去文具店买了纸、笔。从那以后,吃完晚饭,我们分工忙完洗碗、拖地、倒垃圾等家务,等儿子他们一家四口走了,我和老伴分别在桌子两边坐下。老伴铺开毛毡,在书法练习用纸上临摹《多宝塔碑》,完成老师的作业,我读着中英文对照版《美得窒息的唐诗》,间或抬头看着老伴专注的神态,黄色印有红色米字格的纸上,一行三个同一个字,已经写了几行,柔和的灯光下,看着头发花白的老伴成了校友、同桌同学,仿佛有了初恋时的温馨甜蜜。

  每次我上学时,她是家庭主妇;她上学时,买菜、烧饭是我的任务。一次她临摹“晋”字时说:“老师说‘晋’字中间这一长横,是个主笔,一定要处理好,才能支撑起整个字,你在我们家就是这个长横,是栋梁。”令我好感动。

  一个周六的晚饭后,儿媳看到她婆婆的书法作业,惊讶地问:“妈,这是您写的吗?”我在旁边回应说:“是她写的。”儿媳说:“真想不到。豆豆、苗苗,过来看看奶奶写的字!”看到儿媳、儿子、孙子、孙女围着看自己的字,老伴感慨地说:“这要感谢豆苗爷爷,让我活到老学到老,老有所乐啊!” (江阴市老年大学 张兆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