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将至,青年“脱单难”的话题又引起热议。越来越多的网络婚恋交友平台推出各式婚配服务,但一些平台利用消费者急于“脱单”的心理,挖坑设套,诱导年轻人花钱购买昂贵的会员服务,却在服务中暴露出会员信息审核不严、实际服务与承诺不符、格式合同显失公平等诸多问题。面对套路繁多的网络婚恋交友平台,年轻人该如何避免“掉坑踩雷”?相关方面如何加强监管,营造公平、开放、友好型网络婚恋交友平台?
2万多元购买VIP服务
遭遇不实相亲信息
2023年12月,在广西南宁一家国企工作的韦萍(化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珍爱网注册了个人账号。很快,珍爱网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她,要给她介绍一名优质男性,邀她到南宁本地门店了解。
同年12月23日,韦萍来到门店,一位红娘表示,珍爱网是严肃的婚恋平台,会通过学信网、个人所得税等平台对会员的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单位、收入等基本信息进行把关核实,非常可靠。在红娘的极力推荐下,韦萍购买了为期5个月的VIP服务,价格为24960元,折合下来每个月约4992元。
5天后,红娘向韦萍推荐了男会员王彬(化名)。韦萍看到珍爱网页面显示,王彬的个人资料已通过双重身份认证和多项资料审核,为“美国太平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及“公司高管”。见面后,王彬声称自己“清迈大学博士在读”。
在红娘的撮合下,两人开始了热恋。在男方的催促下,两人见了双方父母,还去医疗机构做了婚检。但在交往过程中,韦萍越来越觉得不对劲,王彬的言谈常常自相矛盾,有时出现明显漏洞,引起韦萍的怀疑。
相处47天后,在韦萍的要求下,王彬出示了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显示其毕业于广西当地一所专科院校,目前在重庆某高校接受本科阶段的网络教育。通过朋友核实,韦萍得知,王彬的职务也并非珍爱网显示的公司高管,实为某企业劳务派遣人员。
“这个会员显然没有经过正规审核。”韦萍称,这段相亲恋爱经历让她不仅蒙受金钱和时间的损失,感情也受到了伤害。
韦萍维权时,珍爱网南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知她,今年3月28日,王彬补了一个海外高校的硕士证书给他们,但这个证书并没有通过学信网认证。这位负责人表示,珍爱网会要求每个会员在接受服务前提供证书,但有些会员不配合,他们也没有办法强制性要求会员提供。
韦萍在与另外几名珍爱网男会员见面中了解到,该平台的VIP服务费存在很大差异,“1个月的会员服务费折合下来,有的人两三千元,我却被收了近5000元,销售红娘还说给我优惠了不少”。韦萍认为,珍爱网没有按法律要求公示收费标准,明码标价,服务收费是根据客户收入水平“看人下菜”,“看客户收入高,就多收点儿”。
对此,珍爱网南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应说,公司在物价局的备案价2400元/月是底价,每个会员的收费还要乘以难度系数和服务周期,“并不是所有会员都是一样的要求,不可能只收底价”。
网络婚恋交友平台问题频发
今年3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曝光了珍爱网存在资料审核不严、价格不透明、虚构人物吸引会员消费等问题。韦萍感到自己的遭遇与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乱象非常相似,她认为自己是“掉坑了”,随即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投诉。
4月7日,在南宁市青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东盟市场监督管理所介入下,珍爱网向韦萍退还了与王彬交往期间以及剩余服务期的服务费,但拒绝退还多收取的差价,未赔偿违约金。4月15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不正当竞争行为为由,对珍爱网所属的深圳市珍爱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处以行政处罚170万元。
记者通过“天眼查”平台查询发现,珍爱网涉及多起法律诉讼,案由包括劳动争议、委托合同纠纷、肖像权纠纷等。
随着网络婚恋交友兴起,婚恋交友平台问题频发。据媒体报道,2024年3月,贵州一女子发现自己照片被某婚恋App盗用;2024年3月,媒体报道了某相亲交友平台用专业“聊天员”冒充单身女性,吸引男用户打赏、刷礼物。
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杨治东认为,平台不能以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主提供为由,忽略自身审核责任,平台方掌握信息和资源,与消费者处于不对等地位,平台方更要秉持诚信原则,不应该用虚假信息欺骗会员,对此应承担更多违约责任。
“对于网络相亲交友平台应履行的法律义务、应禁止的行为,我国现有法律已有较为明确的规范,监管部门对于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可谓不大。”杨治东说,现在依然乱象频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价格歧视、婚托等违法行为过于隐蔽,很难为外部所感知。有时,消费者明明上了当,却并不自知,监管、处罚难以启动。即使消费者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当事人、监管者有时也难以查明具体的违法行为,更难以对违法行为进行取证。
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桂林市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咨询专家张融建议,要减少网络婚恋平台乱象,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严格执法。同时,网络用户要提升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在婚恋平台中要提高警惕,小心持续要钱要礼物的“相亲者”,如遭到权益损害,要第一时间寻求法律帮助。此外,要提升婚恋平台的准入门槛,有关部门要严格审批手续,对可能存在乱象风险的婚恋平台,要禁止其上线经营。同时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有过相关违法行为的经营者,勒令其所经营的婚恋平台下线,严重者列入禁止经营婚恋业务“黑名单”。
网上相亲如何才能更靠谱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3》显示,2022年我国城市25至29岁年龄段未婚率约为56.9%,30至34岁年龄段未婚率为20%。年轻人面临婚恋压力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网上相亲如何才能更靠谱?
云南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专职咨询师沐炜:一些违规平台常见的套路是创造理想化的伴侣形象,放大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让他们相信付费服务更能找到理想伴侣;接着,平台利用紧迫感和稀缺性,如告知某个很符合你要求的人对你感兴趣,机会难得,以此增加消费冲动;此外,还会让消费者的社交圈变得封闭,消费者感到孤立无援时,会更依赖付费服务;最后,红娘会逐步降低消费者的期望值,让消费者觉得即使见面的真人跟“人设”不符,也是值得的。婚恋平台利用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和心理,诱导他们进行高额消费,了解这些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加谨慎地选择和使用相关服务。年轻人择偶要有理性、现实的期待,不要被虚构的完美人设所迷惑;面对催婚要保持冷静,进行再三思考;增加社交活动,不依赖平台来建立人际关系;认真评估平台提供的收费服务、价格是否匹配价值;保持警惕性,对相关服务平台多些了解、判断。
金华市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施承孙:年轻人应当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一些年轻人有很高的择偶标准,平台正是借此来制造焦虑、达到目的。其实恋爱不是简单的两性或容貌吸引,更不是金钱、门第、权位的攀附。恋爱是寻找志同道合、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终身伴侣。婚姻是一种责任,需要彼此奉献、理解和关怀,需要两个人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努力经营,这样的婚姻才会幸福和长久。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