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荡 文 |
儒家有五大圣人,分别为:“至圣”孔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子思、“亚圣”孟子。
其中“复圣”颜回,顾名思义,就是复制的孔圣人。孟子是这么评价颜回的:别人都得了孔子一体,只有颜回得了孔子的全部,只可惜是具体而微者。意思是,颜回是浓缩版的孔子。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列孔门十哲之首。归纳一下,他有三大特点。一是天资超群、勤奋好学。连子贡这个能言善辩的外交家也坦言不敢和颜回相比,说自己能做到“闻一以知二”,但颜回能“闻一以知十”。孔子认为,在他的学生中,除了颜回没其他任何人能称之为“好学”。二是安贫乐道、德行出众。即使“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他谦和待人,不因怒于甲而把怨气发泄到乙身上,不争名夺利,“敏于事而慎于言”。三是顺从自然、奉行无为。他凡事以身作则,主张行“不言之教”。《庄子》有十二处谈到颜回,甚至把他看成一个“避世”“坐忘”的道家人物。
关于颜回的三个小故事,很有意思。
第一个故事是“输冠”。
一天,颜回路过闹市,见一买布的与卖布的发生口角。买布的大嚷:三八就是二十三,你凭什么要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上前,施礼后对买布的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不是二十三。
买布的怒气冲冲指着颜回鼻子说:你算老几?要评理我只认孔夫子,只有他说了算!
颜回心想,孔夫子不就是我刚拜的老师吗,便说:若孔夫子说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说:如他说我错了,输我项上人头。若说你是错的呢?
颜回说:说我错的话,我头上之冠归你。
两人便同去找孔子评理。
孔子听了来龙去脉,笑着对颜回说:三八就是二十三!你输了。
颜回见孔子评他错了,二话没说就摘下帽子,交给买布的。
对孔子的评判,颜回其实是口服心不服,心想孔子也就这等水平,考虑该另择良师了。
第二个故事是“杀妻”。
接上一个故事。第二天一早,颜回称家中有事需请假,孔子同意。临行时,孔子要他完事即回,并嘱咐: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
话说颜回在回家路上,突遇电闪雷鸣,便急忙跑到路边一大树下避雨,猛然想起老师“千年古树莫存身”的话,心想且听他老家伙一次吧,便从树下走了出来。
没想到他刚走开,一个炸雷把那棵大树拦腰劈断。颜回大吃一惊:老家伙第一句话灵验了,实属救我一次。
颜回到家已是深夜了,只见妻子的床上睡着两人,他怒从心起,以为妻子不守妇道,拔下佩剑举剑欲刺。
此时他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话“杀人不明勿动手”,便端近灯烛一探究竟,原来床上睡的是妻子和妹妹。
天明,颜回急返见孔子,跪地打躬:您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三个人啊!
孔子详听后,扶起颜回笑道:我只是观昨日天象,估计会有雷雨,因而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你负气回家,身上还带着佩剑,因而才告诫你“杀人不明勿动手”。
孔子又说:我知道你有事回家是假,实则不想再跟我学下去了。你想啊:前天我评你输,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你是对的,他输的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呢?
颜回恍然大悟:老师重大义而轻小义,学生真是惭愧万分啊!
从此以后,颜回再也没离开过孔子。
上述两个故事,找了很久没找到相关典籍出处,应系后人所编。
第三个故事“偷饭”可确有记载,出自《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
孔子晚年生活颠沛流离,在陈国时绝粮了,和弟子们一起饿了七天七夜。
天无绝人之路,有一些敬仰孔子的老百姓送来了大米,孔子请严格自律的颜回去煮饭。
煮饭期间,子贡神秘兮兮来报:老师,您说颜回品德最高尚,不会吃拿卡要,我看不见得哦,因为他现在正大口大口偷吃锅里的米饭呢。您若不信,可随我而来。
孔子通过窗户,亲眼看到颜回正在不停地抓着饭往自己嘴里送,然孔子并未当场制止。
不一会,颜回端着煮好的一锅饭来到大堂给大家食用。孔子此时说话了:颜回,我昨晚梦见祖先了,这锅饭刚刚煮好,你先取出一些祭祀祖先吧。
颜回急忙报:此饭祭祖不得,因为已被我先吃过了。
孔子心想,这小子在我出的道德考题面前还算诚实,还是可教的。
颜回又检讨说:因我经验不足,揭盖时蒸汽上冲,灶台上方附在顶上的灰土掉下来了,落在饭里。我觉得吧,把这些带有脏土的饭给大家吃,有所不尊,扔掉的话,甚是浪费,于是我先把面上的这些灰土饭给吃饱了,大家便可吃上干净的饭,我呢也不用再吃了。
孔子及弟子们转而为之感动。
颜回的三个小故事含有非常丰富的哲理,想必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领悟。此时此刻,给我的启示有:
第一个故事:重大义轻小义者,福增寿更延。
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在“大义”和“小义”之间如何取舍?故事中孔子以生命为重,以师生关系为轻,后赢得颜回的理解和敬仰,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柳宗元笔下的宋清,是长安城里一位人人皆知的药商,当有的病人无钱付账时,宋清总是说:“治病救人要紧。钱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给就是了。”有的人药费欠了一年,仍无钱付账,宋清也从不上门讨账。每到年底,宋清总要烧掉一些还不起钱的欠条。
宋清善良忠厚,轻利重义,以德取信于人,赢得了人们的普遍信任和敬重,他的生意也就随之越做越大,成了有名的富商。
第二个故事:冲动是魔鬼,忍耐是智慧。
故事中孔子的提醒,拉回了颜回的冲动,避免了冲动的惩罚。
唐代天台山国清寺的寒山曾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乎?
拾得说: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张爱玲说过: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有的人平时逞强好胜,但在危难之际,容易被人收买,忘记身负之重任,忘失做人之骨气。
所以说,忍耐是智慧、是勇气,忍者有力!
第三个故事:眼见不一定为实,沟通最重要。
“眼见”的只是现象,而现象包括真相和假象。故事中子贡、孔子“眼见”颜回偷饭吃是假象,颜回德行高尚才是真相。
谢里夫实验证明:一群人同时目击一个现象后,在议论时会互相影响,不知不觉地修正自己原有的看法,最后会形成一种共识。也就是说,即使是诚实的人,甚至是一群诚实的人,哪怕是一致的描述,也不一定可靠。
“海市蜃楼”是“眼见不一定为实”,“魔术”是“眼见不一定为实”……
所以,当你见到某一现象时,请别仓促下定论,一次碰巧的准确绝不代表每次的准确。
孤证未经沟通核实,永远成不了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