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爱无锡

100分钟车程外藏着一口无锡至味

  谷雨既至,暮春将夏,如何抓住春天的尾巴?会吃的无锡人,迎着山风走进宜南山区,来品一味甘醇。

  宜兴,无锡人喝茶的风向标

  宜南山区的茶,名气有多响?“茶仙”卢仝感慨:“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道尽了阳羡茶的举足轻重。而“茶圣”陆羽的一句“芬芳冠世产,可供上方”,让阳羡茶成为与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齐名的贡品。

  阳羡茶的种类丰富,阳羡雪芽、荆溪云片等都是久负盛名的绿茶,而对宜兴本地人来说,红茶才是他们最爱的“口粮茶”,宜兴红茶制作技艺还入选了第五批江苏省非遗。

  红茶,酵出春天的滋味

  都说喝茶讲究“明前绿茶,雨前红茶”,这是因为清明后气温升高,细嫩的芽叶生长迅速,于是滋味更浓厚,更符合宜兴人追求的“鲜醇甘甜”。然而,永红茶场场主徐定元大师不一般,从一个月前就开始炮制红茶了。

  位于360省道宜兴段路旁的网红咖啡店茶山食野上坝驿站,正对着的一部分茶田,就归属于永红茶场。自咖啡厅望去,茶山有绿意盎然、生活静好之感,但当我们走进茶山,才知道采摘之难。

  来自周边地区的采茶阿姨,每天早晨6点左右就要上山采茶了。坡度大概60度的茶田陡峭,阿姨们顶着烈日,一人辛劳一天也只能采下7斤左右的嫩叶。这些叶片还需“优中选优”才能进入萎凋流程。徐大师的茶场有专门的萎凋室,最嫩的叶片进行摊晾,通过控温控湿,让其失水,叶片开始变得柔软,香气开始浓缩。制茶工人手工进行揉捻,此时的茶香变得馥郁而有“攻击性”。

  宜兴红茶的灵魂在于发酵,在特别定做的发酵室内,5分钟就要换一次氧气,在高温的催化下,青叶开始失色,色香味开始了升华。最后经历两道干燥工序,永红茶场的“百岁红”红茶就能上市了。

  怎样的红茶算好茶?徐大师的定义是“一秒出汤、琥珀汤色”。用宜兴紫砂杯配这一泡百岁红,泡出的茶汤正应了一句“春山凝露,琥珀回甘”,橙红的茶入喉,舌尖回味起淡淡的清甜,用一个时髦的词来形容,那就是“松弛”。

  喝的是茶,品的是生活

  宜兴人的生活,更是松弛。在宜兴湖㳇镇穿行,春笋、笋干等本地特产在路边出现的概率极高,它们大多来自本地居民的自家田院,清早刚从泥土中拔起,上午就出现在了摊头;茶山上肆意生长的野菜,也被勤俭的宜兴人收集晒干;枯竹也能被二次利用,成为自家后院的围栏;衰败的树根,可以是宜兴阿姨随手取用的便携座椅……

  无需刻意经营,在时令更迭中从容拾取,宜兴人的松弛感,是这方山水养成的通达,有一种不疾不徐的智慧。(朱雪翎/文 史晨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