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晚报记者 张颖)14日,《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全文正式公布,将于9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了垃圾分类的规划与建设、分类投放标准、各类责任主体、推行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分类全程覆盖等内容。
“虽然无锡很早就开始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但由于各个区的分类标准不同,甚至同一区的不同小区分类标准也不同,再加上一些市民分类意识不高、部分地区分类设施建设不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诞生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无锡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人士姚爱军说。
《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确定分类标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易腐垃圾、其他垃圾的“四分法”。姚爱军介绍,经过研究,考虑到2017年国务院《实施方案》明确了“四分法”的垃圾分类类别,所以无锡此次也明确按照“四分法”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但考虑到目前无锡大部分地区实施“三分法”的现状,要求政府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四分法”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来推进无锡的生活垃圾分类。
那么,垃圾分类谁来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遵循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属地管理的原则,按照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步骤推进。明确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其他责任主体也在《条例》中进行了明确。如明确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个人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应当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履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等义务。
姚爱军说:“生活中有时候会遇到分好了类,部分垃圾车却混装拉走的情况,一个环节的混合,让其他环节的分类失去了意义。《条例》里规定的生活垃圾分类全程覆盖将改变这样的情况。”《条例》明确了生活垃圾应当分类收集,禁止将已经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混合收集,禁止将已经分类运输的生活垃圾混合处置。生活垃圾处置单位在接收生活垃圾时,发现不符合分类要求的,可以要求生活垃圾运输单位进行分拣。
《条例》还规定,农村居民点生活垃圾纳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系统。极少数人口分散的农村的生活垃圾无法纳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系统的,在充分回收、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可以因地制宜就近进行无害化处理。
姚爱军表示,生活垃圾分类的促进与监督也是《条例》的重要内容。希望能够通过宣传,让市民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在社会上形成生活垃圾分类的氛围。《条例》列出了一些处罚措施,比如未按照规定要求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单位,由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未按照规定要求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个人,由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对此,姚爱军说,“处罚是辅助的,正面的促进、引导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