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乐龄

莫以“疝”小而大意

老年人群中疝气高发,尽早治疗很关键

近一个月来,无锡二院普外科连续为6名大于85岁的高龄患者施行了腹股沟疝手术,手术都很成功。疝气在老年人群中高发,尤其是腹股沟疝气在老年男性中尤为多见。临床中发现,很多患者往往认为疝气是个小病,对手术治疗存在排斥心理,十几年的老疝气患者并不鲜见。在急诊外科,不乏有人拖延到肠坏死、休克等严重情况才被送到医院,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一患者因疝气引发肠坏死

近日,92岁的腹股沟疝患者张老伯(化名)顺利出院。由于高龄等原因,他辗转多家医院,均未获得有效的治疗。在无锡二院普外科就诊后,夏加增团队为张老伯实施了腹腔镜下腹股沟疝微创手术,手术效果良好,张老伯身体很快得到恢复。

多年前张老伯就患有疝气,由于当时自己没有多加注意,近几年其小腹出现的一只“鸡蛋”逐渐变大,并伴有胀痛,躺下来后“鸡蛋”又不见了,胀痛感也消失,捉迷藏似的反反复复,让他苦不堪言。92岁的高龄,做手术面临较大的风险,张老伯为此很烦恼。好在通过微创手术治好了他的顽疾, 为了表达感谢,老人还给医护人员送去了锦旗。

不久前,还有一例87岁的患者让医生印象深刻,因为疝气嵌顿引起肠坏死,未及时到医院就诊,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最终进行了肠切除手术。二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陈义钢介绍,像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对高龄患者来说,莫以“疝”小而大意,不能忽视对疝气的尽早治疗,以避免严重后果的出现。

成人疝形成后会越来越严重

所谓疝气,即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等。疝气是老年人的高发病,尤以60岁以上老年男性居多,100人里就有一到三人患病,其中腹股沟疝很常见,是疝气的高发病种。

陈义钢解释,疝的形成就是腹壁的肌腱膜层出现了一个“洞”,就好比棉袄上有了破洞,里面的棉花会掉出来一般,腹腔里的肠管等脏器也会通过腹壁的“洞”跑出腹腔突出到体表,形成肿块。同时由于“洞”的存在,患者躺平后肿块就跑回腹腔消失了。因此很多疝气患者往往是将肿块按揉回去,认为只要将它复位就可以。事实是,成人疝一旦形成,就好比衣服上有了破洞会越来越大一样,无法自行愈合,只会越来越严重,逐步影响生活乃至威胁健康。

对老年人来说,疝是不可自愈的,只能通过手术治疗。通过接连几例高龄患者的治疗经历,陈义钢发现高龄患者的腹股沟疝患者有几个特点。首先是发病率高,老年患者腹部肌肉较驰,并且多有便秘、前列腺肥大、咳喘等慢性病患,腹股疝的发生率高于青壮年;其次是治疗不及时。有的患者在身体情况良好时,不做疝气手术,等到年老时,因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而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第三,患者往往辗转多家医院。因为高龄患者的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出现几率高,许多医院拒绝为他们做手术。

疝修补手术实为“补洞”过程

医生表示,有的老年患者因为年纪大,担心手术承受能力等问题,总希望能不手术解决问题,结果不但没治好,还承受了更大的痛苦。其实,年龄并不是疝气手术的禁区。陈义钢介绍,在他们开展过的腹腔镜下腹股沟疝微创手术中,绝大部分老年人都可耐受该手术。疝气的缺口就好比衣服上的破洞,疝修补手术实际上就是一个“补洞”的过程。通过一个“补片”,将洞补起来,解决症结。

据介绍,与传统的开刀手术不同,腹腔镜疝修补这种微创手术可以大大缩短住院时间,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此外,腹腔镜还能够探查整个疝的好发区域,及时发现隐匿疝,避免遗漏;能对整个疝的好发区域进行修补加固。

专家指出,如今腹股沟疝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还合并有气管炎、便秘的老年患者,一旦使劲咳嗽起来或使劲大便时,腹腔压力增加,病情就会加重。不仅如此,目前多数患者对于腹股沟疝的治疗存在误区,认为疝是个小问题,鼓出来了,用手揉揉进去了就好了,拖延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去治疗。需要提醒的是,手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唯一可靠方法。如今一些患者会寻求疝托、注射硬化剂等保守治疗方式,但这些并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晚报记者 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