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梅子黄时雨

梅雨天,仍是紫外线过敏高发期

皮肤病、心脑血管病、阑尾炎患者有点多

图为昨天在梁溪区一农贸市场拍摄的黄梅季严防毒蘑菇的宣传海报。(还月亮 摄)

黏黏腻腻,湿湿嗒嗒,一年一度的黄梅天不仅让人心情变得窝涩,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容易诱发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对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讲尤为如此。每逢黄梅季,锡城各大医院的一些科室也会格外忙碌,在这个特殊的时节,总有一些疾病容易找上门。

脚癣、湿疹、皮炎,各种皮肤问题都出来了

黄梅天,环境潮湿闷热,身体不适最外在的表现莫过于各种皮肤问题了。无锡市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毕鸣晔介绍,当下时节正适宜霉菌生长,无数的霉菌散落在空气、角落、衣被中,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近些天,患有手癣、脚癣、体癣等病人的就诊量明显多了起来,不少人表示,皮肤上的癣有好多年了,一到黄梅季节就开始发作。病人的患处皮肤以痒、红斑、脱屑等症状为主,有的还会有糜烂、红肿、热痛等软组织感染情况。

当下市面上瓜果蔬菜丰富,各种植物处于茂盛生长期,各种过敏性疾病在此环境中也明显增多。“皮肤科门诊中,大约有50%-60%的患者都是过敏性皮肤问题。”毕鸣晔介绍,最常见的如湿疹、癣菌疹、荨麻疹等呈高发态势,除了借助止痒药膏和抗过敏药物缓解各种不适症状,市民应注意家中卫生,养有猫狗等宠物的注意定期驱虫,尽量减少过敏原。潮湿闷热的天气里,老年人容易发夏季皮炎,儿童中痱子、毛囊炎、疖肿的发生率也会增加。

湿热的环境最利于蚊虫的生长,螨虫、蚊蝇、隐翅虫等昆虫很多。人被螨虫、臭虫等叮咬后会产生丘疹性荨麻疹,皮肤又红又痒。还有一种叫做隐翅虫的昆虫,是一种强酸性的虫子,一旦拍打在身上,会对皮肤造成酸性腐蚀刺激,产生像抓痕一样的红斑,造成隐翅虫皮炎。遇到这种虫子,正确的做法是赶走它,而不是将其拍死在皮肤上。

“最近阴雨连绵,终于不怕晒了。”在不少市民看来,黄梅天似乎可以暂时躲躲灼热的太阳了。其实不然,当下这个时节仍是紫外线过敏的高发时节,紫外线中的UVA成分会穿过云层照到皮肤上,引起皮肤老化、色斑、光过敏等情况。不少患者会有光敏性皮炎,尤其要注重防晒。

心脑血管疾病高发,警惕重症高血压

除了秋冬季节,每年的黄梅季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易发时节。江大附院(原无锡四院)心内科主任过晶介绍,随着无锡入梅,湿度高,气压低,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随之增加,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胸闷、气短、血压增高、烦躁等症状。湿热天气里,人体排汗量多,增加了血液黏稠度,易导致血栓事件的发生。

17日当天,该院相继收治了两位急性心梗病人。其中一位患者是一位76岁的老人,由于天气闷热,加上身体劳累,突发胸痛半小时后被紧急送到医院。医护人员快速为其进行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后,老人转危为安。值得提醒的是,另一位57岁的患者也是胸痛半小时来院,不过此前两天他已经出现胸口疼痛的症状,只不过时好时坏,没有引起重视。过晶表示,其实,像该名患者这样出现胸口疼痛的情况,建议尽早到医院,通过心电图等检查就可以确诊,“时间就是心肌,救治的早晚直接影响到预后,希望患者不可大意。”

医生介绍,梅雨季节气温时晴时雨,气温忽高忽低,空调的使用让室内外的温差变大,这种环境下人容易感冒。“以往有心衰、冠心病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最怕的就是感冒,因为感冒对身体直接的影响是增加心脏负担,诱发或者加重心力衰竭等情况。”过晶说,因此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在时下应尤其注意适当调整生活方式,清淡饮食、摄入新鲜水果和蔬菜、多喝水,早睡早起,午间注意休息。年轻人也应放慢生活节奏,少熬夜,规律作息。

当然,除了生活方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应注重身体指标监测。很多高血压患者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天热了,降压药可以停了。正是这种观念导致夏季的重症高血压患者增多,甚至引发脑血管意外。专家表示,夏季部分患者血压会存在偏低的情况,但这不意味着可以随便停药,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药量,并且做好血压监测。

有人中暑表现为嗜睡,还要关注情绪中暑

与太阳直射的高热环境引发的中暑不同,梅雨季多发的中暑情况多是由身体代谢异常引起。江大附院(原无锡四院)急诊科副主任孙炜介绍,高温高湿的外界环境下,人体代谢超过以往,排汗量增加,易引起电解质紊乱,使得中暑的概率加大。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可能有明显的外在表现,家人会发现患者有嗜睡的情况,总感觉睡不醒,这样的状态持续两天就应引起重视了。

这个季节,在各大医院门诊,不乏这样的病人:他们感觉胸闷、心慌、头昏、乏力、食欲下降等,可各项检查做下来,发现都没有什么异常。医生表示,这种情况,往往是患者情绪中暑了。市精卫中心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曹磊明介绍,梅雨天气压低、湿度大,人变得烦躁,体温调节中枢容易发生异常,外界环境加上情绪问题,会在躯体上产生种种症状,引发情绪中暑。高温高湿的天气中,抑郁、焦虑的患者也会增多,医生建议可以在室内打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适当锻炼活动,放松心情。

天气变化,阑尾炎也会短暂高发

降雨天气气温忽高忽低,普外科的医生发现,阑尾炎患者竟也多了起来。近日,无锡二院急诊外科6小时内接连收治了10多名阑尾炎患者,普外科的周昱、顾琛等医生顾不上吃饭和休息,在当日下午17点至22点30分之间的5个半小时内,连续作了4例阑尾手术。其中有一例严重的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所幸手术及时,没引起严重并发症,当天夜里22点34分所有手术才完满结束。

外科医生早就观察到天气的忽然变化和阑尾炎、肠梗阻等疾病的发生有关,尤其是阑尾炎对天气的变化格外敏感。该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陈义钢介绍,当气温、气压等自然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时,人体一时不能调整、内环境不能及时适应,体质较差的人抵抗力明显下降,病菌便会侵袭人体。每年黄梅季节,均可见与天气有关的阑尾炎短暂高发,这时也往往成为普外科医生最忙碌的时节之一。

医生提醒天气变化时应注意休息和保暖,尤其是有慢性阑尾炎病史的患者更要当心。当发现上腹部或肚脐周围疼痛伴有恶心不造或者腹泻时,要及时就诊,尤其当腹痛逐渐转移,最后固定于右下腹部时,可能是阑尾对天气变化产生反应了。

儿童大叶性肺炎相对高发,儿童医院开设晚间门诊

近几天,在市儿童医院门诊,大叶性肺炎、疱疹性咽颊炎的患儿相对较多。黄梅天细菌易滋生,加上暑期即将到来,不少孩子有可能由于饮食不卫生引发细菌性肠炎,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手卫生。为缓解晚间儿童就医高峰,自2019年6月20日起,市儿童医院将开设“晚间专科门诊”,包括儿内科晚间普通门诊、儿内科晚间专家门诊、儿皮肤科晚间普通门诊、儿皮肤科晚间专家门诊。具体挂号时间、开诊时间及出诊地点,家长们可前往市儿童医院微信公众号查询。

据悉,晚间门诊是与急诊同时开放的,也就是说,以后晚上带孩子看病不用挤在急诊了,普通疾病可以看门诊,甚至还能挂专家号。需要提醒的是,晚间门诊开设后医院将严格执行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家长们一定要了解清楚什么情况带孩子看急诊、什么情况可以看门诊。

除了各种原因不明的高热,严重呕吐、腹泻伴脱水症、休克,急性损伤等危急重症之外,普通的感冒、咳嗽、腹泻等疾病以及皮肤科患儿建议门诊就诊。开设晚间门诊是缓解晚间的就诊压力,正常情况下,还是建议白天就诊,毕竟白天各项医疗资源更完备,专科更齐全,能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晚报记者 逯恒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