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看无锡

把好粮食源头关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3家不诚信粮食企业去年被“一票否决”

本报讯 (晚报记者 袁晓岚)储存粮食不与可能对粮食产生污染的有害物质混存,不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化学药剂或者超量使用化学药剂;加工粮食不使用发霉变质的原粮、副产品,不违反规定使用添加剂,不使用不符合质量、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昨天,主场设在无锡的江苏省食品安全宣传周·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题日现场宣传活动上,守法诚信企业代表无锡市苏惠米业负责人周克平向全市粮食流通企业发出了粮食质量安全诚信经营倡议。而据了解,去年无锡就有3家粮食企业因不诚信经营受到行政处罚,在申报信用等级时被一票否决。

苏惠米业每年为无锡市场提供1.3万吨大米,董事长周克平介绍说,该企业在黑龙江佳木斯有3万多亩的保供基地,通过定向种植、定向采购、定向收购,专线专车运输到储备仓库实行低温保管。坚持“三不添加”:种植不添加激素、储存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加工不抛光。从而确保从苏惠出去的大米都是安全的。他倡议,为建立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粮食市场秩序,强化粮食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广大粮食生产经营单位把粮食质量安全作为生命线,牢固确立“尚德守法”“质量第一”的理念,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严把质量关口,确保粮食安全。

无锡是粮食主销区,粮食自给率不足30%。全市60%以上、市区近80%的粮食供应需要通过流通市场来保障。如何保障粮食流通的安全?无锡市粮油流通监察支队副支队长庞盛表示,严把源头关,保证收储的原粮都是“放心粮”。目前,今年的夏收工作已结束,无锡正对当年小麦进行轮换。据介绍,今年无锡地产小麦的产量、品质都不错。今年无锡的小麦收购量为15万吨。“今年市本级储备小麦轮换计划近3万吨。”庞盛表示,他们在小麦轮换中严把质量关,重金属、真菌霉素以及农药残留等,都是必检的“硬杠杠”,一旦超标绝不让入库。为确保储备粮食质量安全,入库前必须要经过“三道关”:供货商必须提供小麦合格质检报告,到库后小麦进行质检,满仓后还会联合其他部门进行综合性验收。

严把源头关的同时,无锡在粮食流通企业的诚信建设上也动足了脑筋。去年无锡在全省率先出台粮食企业信用奖惩办法,对企业进行差别化监管。“去年3家企业在申报信用等级时被一票否决!”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监督检查处负责人钱宏进透露说,去年是该办法出台的第一年,当年就有3家企业因受过行政处罚而被“一票否决”,取消了市级粮油动态储备企业的指标。

当天,还通报了无锡市2018年粮食流通行业守法诚信企业评审结果:无锡入选省级粮食经营者守法诚信等级名单的共有57家企业,市级粮食安全信用企业为36家,无锡市级放心粮油企业58家。同时,对6家粮食经营者守法诚信A级单位代表颁发了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