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二泉月·读城

小娄巷里探“国保”(上)

  福寿堂内堂

  孙揆均像

  秦毓钧像

  来鹤楼今貌

  | 李文扬 文 |

  说起江南无锡,山川秀丽,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人文荟萃。从前,老城城东,就是这样的美丽神奇之地。

  现今,这里的“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重新开街了,让我们一起去那里走一走,探一探里面的四处“国保”。

  福寿堂(清末宅第):讲述五代文翰故事

  小娄巷50、52号有座福寿堂,面阔三间,进深七造,占地六亩。这座宅第,为什么称“福寿堂”呢?

  这座宅第,建造者秦焕,清道光年间秀才,驰名塾师,同治年间任句容县训导兼教谕,著有《水竹轩诗文集》《赋稿》等九种文集。光绪二年(1876),这小娄巷新宅上梁结顶之时,他的夫人龚氏恰逢花甲正寿之日。亲友齐来祝寿,酒宴中有人散步中庭,在还没有铺好地坪的凹处泥灰中,发现青砖一块,上面隐隐有字,拂尘细看,是“福寿”二字,众人惊奇之余,齐称祥瑞。

  这块“福寿砖”,方五六寸,厚二寸多,字约一寸二分。奇巧的是,发现之日,竟是上梁结顶之时,竟是夫人吉寿之日!于是秦焕便以“福寿”名堂,还请举人名笔张宗沂书写堂匾。这古朴浑厚的“福寿堂”三字匾,至今还挂在厅堂正中上方;这令人称奇的“福寿砖”,至今还保存在后人手中;秦焕《记庭中得福寿砖事》一文,至今后人还在记诵着“处处检点,以自求多福”。

  这福寿堂里,还藏有一宝:两只福建漆盘。这两只漆盘是清末时秦毓钧从日本带回来的。

  秦毓钧(1873—1942),字祖同,号平甫,秦焕之孙,秦堃培之子。秦堃培,因为家贫放弃了科举,但对名家、法家的著作细读深研,颇有心得,游幕河南、浙江,在杭州、湖州等官衙任幕僚。秦堃培去世时,秦毓钧只有十五岁,先入书塾,后进东林书院,考取秀才,由县学选拔入南菁书院深造。

  光绪二十八年(1902),秦毓钧与侯鸿鉴、顾倬赴日本留学,翌年,入宏文学院速成师范学习。这期间,他与秦毓鎏(从弟)、侯鸿鉴等人一起参观大阪博览会,发现福建省的物产工艺竟附设在台湾馆中(当时台湾已被日本侵占,正虎视眈眈福建),经与主办方多次交涉无效后,就大闹展馆,砸碎玻璃橱窗,将福建产品移出。后来,秦毓钧等被日本警方逮捕,亏了宏文学院校长力保才算了事。这福寿堂里至今保存的两只大阪博览会福建漆盘,留有损伤,由秦毓钧带回,在向来人诉说什么呢?

  这福寿堂里,还藏有一个“天大的秘密”——上海《时报》社评《云南说》复印件,这“天大的秘密”是什么呢?

  秦毓钧,从日本回国后,曾在济南、青浦、无锡等地任教习。光绪三十四(1908)年,他入上海《申报》(清末民初的第一大报、销量最大、影响力最大)任总主笔,任职四年颇负盛誉。民国二年(1913),秦毓钧入上海《时报》任主笔。一九一六年一月五日,《时报》一版刊登了由他撰写的社论《说云南》。此文,以阅读古籍的名义明示军队行军路线,如此这般等等……十八年后,红军长征的行军路线果真就是如此这般……这其中的惊人一致,奥秘是什么呢?——秦毓钧的《说云南》,莫不是“伟大的预言”?他读《读史方舆纪要》,也真是读得神乎其神了!

  这福寿堂里,还存有民国时期的《锡报》《新闻日报》若干。民国九年(1920),秦毓钧任《锡报》总编辑,治文辛勤,终年不息,文思敏捷,每天撰短评两篇(时评、邑评)。民国十四年(1925),他创办《无锡新闻》,任社长兼主笔,持论公正,秉笔直书,颇受读者欢迎。后来,因为刊载《西区商团殴辱商民记》,商团二百多人持枪在深夜将报馆捣毁,虽然后来商会公开登报道歉,但终因恶势力迫害频频,他只得愤而退出新闻界。

  这福寿堂里,还存有许多锡山秦氏文献。其中,由秦毓钧编纂的,种类繁多,规模宏大:如《秦氏三府君集》《锡山秦氏文钞》《锡山秦氏宗谱》《寄畅园考》等等达九种。因此,一九四七年,族内公议,将秦毓钧附祀于秦氏书塾功德祠,联云:文献独集大成,致力祖宗,先生亦千古;家乘主修九次,不辞辛劳,吾族无几人。

  秦毓钧,集教育家、编辑学家、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博物学家、水利学家、方志学家、乡邦文献学家、家族文献学家、著述家等等于一身,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而且每一“家”,他几乎都达到了当时登峰造极的地步,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福寿堂第四代第五代主人是秦寅源和秦绍楹父子。秦寅源,乡邦文献研究者凡有疑难,常常会请教他;秦氏文献触及者,常常会被他的博通折服。至今,我们会常常想起他在城东史迹濒临拆光的绝境中的坚持。秦绍楹,六百万字秦氏文献的整理者,六百万字啊!至今,我们会常常想起他对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上升为“国保”的艰难努力!

  福寿堂西园,有花龄一百四十六年的牡丹一丛,同治二年(1863),秦焕从河南开封回乡时,友人赠送了洛阳牡丹,因为那时福寿堂尚末建造,牡丹暂时种植在女婿龚家,每到花开之期,秦、龚二家便以赏花为欢。1958年,龚宅被政府征用,秦家便将这牡丹移植到福寿堂小园。这丛洛阳魏紫牡丹,每年春光明媚之际,便向天地绽色放香,但见数十朵硕大红艳生机盎然,美得绚丽娇艳,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惊世骇俗。

  我们站在这丛百年牡丹前,浮想联翩:福寿堂里牡丹,堪称“家宝国华”。福寿堂里人物呢?不也堪称“家宝国华”吗?那是“五代文翰”啊!一代秦焕,文史名家;二代秦堃培,精深名法之家;三代秦毓钧,百科全书式大家;四代秦寅源,乡邦文献及秦氏文献专家;五代秦绍楹,秦氏文献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