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乐龄周刊

老龄化规模持续增长,养老机构迫切需要新鲜血液却难觅合适人选,有业内人士建言年轻人:

投身养老服务业,先人一步前景可期

  本月,苏州市首次明确对养老从业人员设立入职最高奖励6万元这则消息刷遍了朋友圈。不过,要拿到6万元的学历门槛不低,必须是研究生。其实早在2017年,无锡就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取得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养老护理岗位工作的人员,给予每人6万元的入职奖励,这是省内出台最早、奖励额最高的奖励标准。上述可视作政府部门对养老行业发出的一种信号,老龄化规模持续增长,面对老年人口压力,为了让老人有尊严地生活,需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养老服务业。

  年轻人当养老护理员,带来更多新活力

  市民陆老伯的老伴住在一家养老院内,前几天,他想约一辆出租车送老伴去医院透析。他自己不会操作,想请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帮忙,问了几名老年护理员,都说不会。当天,正好院长蒋依宏在,仅用几分钟就顺利地帮陆老伯搞定了约车事项。陆老伯连说,这种事还是得靠年纪较轻的人啊。蒋依红本科学历,33岁开始做养老护理工作,至今已有11年了。她虽然从事的是养老管理工作,但考虑到如果不会护理,就无法指导一线人员,于是从初级护理员一直学到了高级护理员。她所在的养老院,原本是一家乡镇养老院,管理人员以老年人为主。养老院经过改造后,院内环境发生了变化,她也不断带领团队去香港、北京等地学习护理经验,使得院内的软硬件都有了很大提升。

  近年来,她所在的养老院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一些年轻人加入到这一行业。在一线护理人员中,目前已有1名大专生和5名中专生从事养老护理5年以上,近5年每人每年都分别能拿到政府部门9600元和7200元的入职奖励。对于这一政策,蒋依宏觉得很有必要。她说以前的护理员没什么文化,沟通能力差。而年轻人有想法,会动脑筋。比如有老人不肯吃药,年轻人会想办法哄老人,也会把药混在蜂蜜里。年轻人也更阳光,常和老人开玩笑,让院里有更多的欢声笑语。“他们和外界沟通更多”,接受到手机上的各种保健知识会传授给老人,还肯学习,会教老人做各种保健操。在一些养老院看到,老年人有些需要的物品,也会找院内年轻人帮忙网购。

  “老年人其实也更喜欢由年轻人照顾”,蒋依宏表示,无论从力量还是技巧上,年轻人都更有优势。有养老院管理者发现,一些90后护理员在老人那里更得宠,老人会觉得这些年轻人就像自己的孙辈,即便有年轻人做得不周到之处,老人也不会计较太多,对他们更宽容。

  队伍流动性大,专业无人报考,本地年轻人多数不肯干

  年轻的护士来了一阵子,就不肯干了,更愿跳槽到医院去工作,蒋依宏表示,现在提倡医养结合,但民办养老机构往往留不住护理人员。而在一些公办的养老机构里,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一家公办养老机构的负责人表示,院里近几年公开招聘医护人员,几乎没人报名。无锡曾在一家院校定制培养养老人才,但从试点情况来看,没有一个无锡市区学生报名,多数都是外地学生。“这些孩子来学了,将来会不会从事养老行业,能否坚持还是个问题”,无锡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也是全国性的问题,并不仅是无锡存在。

  在很多人看来,年轻人从事养老行业不是件光彩的事。在前些年的采访中发现,无锡某公办机构一位无锡籍明星护理员是大专生,30岁上下,他再三交代,报道里不要出现他的名字,他从没告诉过亲友自己的工作单位和岗位。“给老人洗澡、擦身、喂饭,还要处理大小便失禁等各种事情”,蒋依宏说,很多年轻人无法接受。对于一些学医护专业的年轻人来说,在养老机构做医护工作,常觉得低人一等,没有医院挑战性大和学到的东西多,更关键的一点是,养老机构内关于医护这一块的职称评定目前很不完善,很多人看不到职业前景。

  扬子锦辉老年公寓的乔亦丰介绍,他们从南京招到了一名养老专业的学生,后来发现这个班的毕业生中只有两人从事养老行业,其他的全改行了。他们还去陕西西安、宝鸡等地招人,发现当地年轻人宁可拿着2000元月薪,也不愿出来。当地领导称,有日本养老机构高薪招人都没人肯去。“许多人觉得做养老工作,就是伺候人的事”,乔亦丰认为,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上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养老服务就业意愿调查报告(2019)》显示,近三成养老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不愿从事养老服务业,薪资过低、工作辛苦、与老年人沟通困难,是受访大学生不愿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前三大原因。报告显示,健全补贴机制是大学生对养老行业发展的首要政策期待。有73.09%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应该提高养老服务岗位的入职补贴,其次是有63.68%的受访大学生选择了养老服务岗位社保补贴。

  加强顶层设计

  提升养老行业的职业荣誉感

  2015年起,无锡陆续出台多个针对护理人员的稳心留根政策。比如对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初级工职业资格证到国家养老护理员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四个级别,分别给予每人1000元、2000元、5000元和10000元的一次性补贴。对取得中专学历、专科学历、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证书从事养老护理岗位工作的人员,给予每人3.6万元、4.8万元、6万元的入职奖励。对在同一医养结合型社会办养老机构工作1年以上的护理员、社工、医生、护士和康复师,符合一定条件的,从第二年起按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特岗津贴;工作年限每增加1年,月特岗津贴增加100元,工作年限10年(含)以内的,最高补贴至每月500元;连续工作11年以上的,补贴标准为每月800元。

  “护工荒已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了,会越来越严重”,蒋依宏表示,现在招来的护理人员都在50岁以上,基本都是外地人,因为尤其是女性,只有到了这个年纪,孙子都上学了,才能出来打工。由于年龄问题,一些人已交不上社保,只能买意外险。他们很需要年轻人的加入,“护工上岗打底月收入4000元以上,不像有些单位,实习期只拿几百元”,蒋依宏说,现在养老机构人员紧缺,收入也水涨船高,未来这个行业很有“钱景”。“多年前殡葬专业几乎无人愿读,但现在这一专业的学生非常抢手,收入也挺高,许多城市的殡葬系统还很难进”,蒋依宏认为,职业荣誉感同样会随着社会变迁而得到提升。

  无锡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的唐国强认为,这几年报考养老护理专业并真正踏进这一行业,属于先人一步,未来都是养老院院长的后备力量,职业前景可期。国家对养老行业异常重视,未来每个地级市都会有一所养老方面的学校。当然职业平台的规划还刚刚起步,未来的提升空间很大。

  (晚报记者 黄孝萍)

  扬子锦辉老年公寓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