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锡教风采

一起动手熬糖浆

  和平时一样接女儿放学回家, 到家后女儿很严肃地告诉我:“今天上科学课了,老师要求我们回家后做一个实验,把家里用的白糖放锅里,开小火慢慢炒,让它变稀,变色,一直熬成糖浆,然后等它冷却,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样子来做图形,边做边观察那个过程,下次上课老师要提问的,所以今天必须要完成的。”

  听到女儿的话,我心里嘀咕:怎么弄呢?让她自己弄,我肯定是不放心的,又是火又是锅的,以前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呀!我和女儿两个人大眼瞪小眼,无从下手。其实我也没有弄过这个东西,内心很好奇,也想尝试一下。于是马上动手。两人把要用的东西准备好,女儿因为够不着,还拿了一张凳子过来垫在脚下,点火,放糖,女儿拿着锅铲慢慢翻炒着,看着糖慢慢融化,变色,变稀再变稠。两个人技术不过关,一不留神还煳掉了。在等糖浆冷却的过程中,因为拿捏不准时间,等得太长了,糖浆又太硬了,粘在铲子上了,用手拉也拉不下来了,用另外一个铲子铲也不行。女儿舍不得扔了,用牙齿把糖浆给啃下来了。

  看着很简单的事情,在操作过程中却也遇上了很多问题。因为是第一次完成得不好,女儿和我商量能不能再来一次。“当然可以啦!”我尊重孩子的决定,配合她。把锅刷干净,重新准备材料,两人再炒一次。点火,放糖,有了第一次的经历,虽然不能说很熟练,但肯定好很多了。我控制着火候,不能太大也不要太小,女儿小心翼翼地翻炒着,两个人还讨论着,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才好。在糖浆的颜色微微发黄还没有变黑之时就把火关了,利用锅的余温继续搅拌,达到糖浆需要的色泽和黏稠度。在糖浆慢慢冷却的时候,我们两人一人拿一根小牙签,轻轻地把糖浆绕在牙签上,虽然我们很想把糖浆也做成各种图形,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呀。第二次的成果?说不上是完美,但肯定比第一次好很多啦!女儿拿着牙签绕着的糖浆,慢慢地吃着,边吃边给我尝尝,还问我:“妈妈,好吃吗?”那一刻是满满的幸福感!我们把没有吃完的牙签糖用保鲜袋装好放在冰箱里冷冻好,留着下次吃。

  由于女儿自己动手参与了整个制作过程,比我去讲几遍更加能够理解,多一些体会。虽然手忙脚乱,但是我和女儿做得挺开心,充分享受了亲子时间。

  (李云霞)

  点评:

  亲子活动虽然会经历失败,却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更能够促进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多沟通,多交流,孩子会更加愿意与我们接近,把他们的想法表达出来,让我们能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更加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每一个家庭需要更多的亲子活动,更多的亲子时间,更要充分享受亲子时间。

  (江阴市周庄实验小学

  夏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