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的林女士经常受朋友邀请外出旅游,但每次她都回绝,林女士说,她有个“难言之隐”,到外面控制不住小便,有时厕所找不到会尿裤子。
近日,林女士来到惠山区人民医院妇科进行盆底康复训练,该院妇科主任孙彦玲主任医师表示,女性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会出现大小便失禁、脏器脱垂等,而盆底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这些症状。
不能大笑不能跳绳
“这病虽是小毛病,但挺痛苦,我不能大笑,不能跳绳,也不能外出。”林女士说,有时不得不出门时,外出前只好垫上卫生巾。
孙彦玲说,已婚、已育妇女的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病率约为30%-40%,四五十岁的病人最集中。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一半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很多人不知道,中老年时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很可能是几十年前分娩损伤引发的。出现盆底松弛,真正影响生活质量的后遗症可能要到几十年后才反映出来,因此没有得到公众的重视。
科学评估后再康复训练
很多女性在练瑜伽时,会做一些动作来进行盆底训练。惠山区人民医院是采用了先进医疗技术评定盆底肌的基础上,通过康复训练、仪器、心理、药物、手术等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唤醒被损伤的盆底肌肉,增加盆底肌肉肌力和弹性,使盆底功能恢复正常,同时有利于预防、治疗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松弛等盆底障碍性疾病。
治疗前,会先对盆底肌进行评估,通过专业的盆底康复机器,进行功能性电康复。通过神经肌肉刺激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使盆底肌肉强度和弹性增强,同时反射性抑制膀胱兴奋,使尿失禁等症状得到控制。
康复训练越早越好
如今不少来盆底康复的患者,都在50岁以后出现相关症状后才想到医院就诊。
孙彦玲表示,事实上,产后一年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越早训练,效果就越好。如果不做任何训练,随着年龄增大,激素水平下降,肌肉变得松弛,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到了中老年后,很可能会出现轻中度压力性痉挛或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有的甚至发展到子宫脱垂。建议不管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妇女,在产后半年后就到医院就诊,此时康复训练效果较好。 (晚报记者 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