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二泉月·市井

老兵畅想曲

  | 陈仪 文 |

  小时候,看电影,听老师教导,认为那些打过仗的才是老兵。长大了一点,知道父亲也是上过战场的,而当过兵不一定就上过战场,就更认为打过仗的才是老兵。后来,自己当兵了,大家都告诉我,比我当兵早的,都是老兵,哪怕就早一天。我这才知道老兵的定义范围竟然这么宽泛。

  在部队干了一些年,有人就叫我老兵了,一时还难以接受,自己也成了老兵啦?再后来,多少就有点麻木了。随着岁数增大,接触到曾经当过兵或还在当兵的,叫我老兵的就越来越多了。特别是有一次,我回老部队营区,我问站岗的战士多大岁数,他立正报告说十八岁。我不胜感慨,我离开这个营区的时间已经超过这位战士的年龄了。终于明白,自己也成了别人眼里的老兵。只是,我坚持认为这是年纪在变老,但兵并不算老,实在不敢称自己是老兵。

  老兵这个称呼,我想更多的应该是褒义词,是一种尊称,也应该是尊称。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检验,怎么好意思说是老兵呢?我转业到地方工作时,一个领导就这样跟我说过。当时,我很难接受,当了十七年兵,还不是老兵?后来,就释然了。想想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负伤、牺牲的先辈,我当的是和平年代的兵,是坐享其成的兵,也难怪有人不以为然。只是和平年代也有军人的奉献,也有军人的牺牲。我的战友中,就有好几位倒在了科研试验的一线、抢险救灾的现场。人民军队的队伍中,又有多少战友在一代又一代地奉献着青春和汗水。军人的奉献岂止只在战场,所以,老兵的范畴确实应该更宽泛。

  有人会说,你可以选择不当兵,少了你一个,地球照样转。既然选择了,所有的后果当然要由选择者个人承担。这话听着很有道理,但当过兵的不会这么想。我们都会说当兵后悔一阵子,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且不说法律规定你有服兵役的义务,更是为了那闪闪的八一军徽和一身挺拔的绿色军装。那曾经是多少人年少时的梦想,成人后的偶像。

  老兵是一种经历,是年轻人离开父母的庇护,第一次独自面对天空,展翅飞翔的经历;是一个人从懵懂无知的莽撞青年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成熟军人的经历;是一个公民为共和国履行神圣义务,报答祖国母亲养育之恩的经历;还是一个镌刻奋斗功绩,铸造不朽灵魂的经历。

  也许你曾见过老兵退伍时大家抱头痛哭的场景,也会见到老兵们的感人聚会。怎么会有这样的一种感情?这份感情又怎么会这么深、这么久?我是从地方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部队的。参军后,我们40多个地方大学毕业生,又到军校培训一年,实现从老百姓到现役军人、大学生到军官的转变。朝夕相处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大家都觉得感情比大学同窗四年还要来得深。分别三十多年了,我们一直保持密切联系,走动频繁。大家说我们不仅是军校同窗,更是志同道合的战友、患难与共的兄弟。

  是班长的一道口令,连长的一声点名,还是值日首长的一句讲评?是操场上“一二一、一二三四”的队列操练,还是集会时“一二三四五,我们等得很辛苦”的互相拉歌较劲?是初次站岗时胆怯的记忆,紧急集合时慌乱的模样,还是庄严受阅时激动的情景?点点滴滴,早已留驻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说到底,这是一种军人特有的感情,当过兵的才有的情怀。

  我脱下军装近二十年了,已经超过了我在部队的时间,但我一直为我是一个军人而自豪。在部队时,曾经驻守海岛,曾经远离都市,曾经两地分居,我没有后悔我是一名军人。转业安置时,已经是中校副团的我削职为民,从最基层干起,从最普通的员工做起,我没有后悔我曾经是一名军人。社会生活中,经常碰到一些无知的人嘲笑“不管是上校还是少校,到地方全无效”“戴的是最没用的大盖帽”,但我没有后悔我曾经是一名军人。

  如今,我更觉得当兵的经历是不可多得的财富。部队大熔炉的长期锤炼,在我身上已经烙上了无法磨灭的印痕。我喜欢大声地向别人介绍我是当兵的出身,初次见到我的人说我像个当兵的,我会很高兴。我还保留着我的军装,经常擦拭我的军功章,喜欢在家挂我穿军装的照片,读反映军旅生活的书报,看军事题材的影视节目。老兵不会老,他们会珍惜荣誉,继续前进的。军号好像又已经吹响,我应该整理好行装,踏上新的征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