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职工生活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每个人每天用心做好每件事, 公司才能兴旺发展”

奋飞的领头雁

  在无锡机械制造行业,有一面高擎的旗帜——无锡金球机械有限公司平东良劳模创新工作室,它的“领头雁”,就是该公司的总工程师平东良。

  青春闪耀机械一线

  平东良脸色黝黑,脸上时刻笑眯眯的,露出一排白白的牙齿,看上去有些憨厚,甚至还带点羞涩。但他已经有27年的职业生涯,是这个行业一位全能型的技术专家。

  1965年,他出生在无锡洛社的一户农家,当时长辈对他的唯一希望就是一定要认真读书,跳出农门。平东良不负厚望,初中毕业后顺利考上天一中学,三年后又被陕西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录取,而且是本硕连读。他在古城一待就是七年,这七年他不仅爱上了面食,还养成了纯朴踏实、埋头苦干的“西北性格”。1991年,平东良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家乡的无锡机床厂,他从最基层的机床操作工、装配钳工干起,一年后开始从事机床设计工作。平东良在机床厂干了8年,当上了工程师和设计主任。经济转型后,无锡金球机械有限公司向他挥动了橄榄枝,并许以优厚待遇,解决他的生活之忧。平东良怀着感恩的心,毅然来到较为偏僻的城郊结合部钱桥,从此扎根这家公司,一直做到了今天的总工程师。

  肯吃苦勇拼搏 直面市场挑战

  从一名普通的机床操作工到总工程师,平东良在从业生涯中,始终以自己的持之以恒践行着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近年来,平东良在开发新品的同时还致力攻克产品难点,开展课题研究,实施技术改进,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他积极传授工作经验,努力为企业打造一支精于开发设计新产品的复合型技术工人队伍。

  无锡机械制造业发达,直接面对着世界市场的挑战,而平东良和他的团队也从来没有退缩过。一次,一家有百年历史的美国老牌经销商找到公司,要订购某种机器,而他们提出的技术和质量标准许多都是闻所未闻,大大地超出了中国的国家标准要求,为了自身技能的提升,平东良咬紧牙关迎难而上。由于美国和我国有12小时的时差,有时为了进行及时沟通,技术部的相关人员白天黑夜连着干,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还有一次,他们在和越南一经销商交流中得知,针对越方特定的钢材市场,需要一种数控全自动闸式剪板机,而这样的剪板机在全世界的所有同行中从未生产过。平东良在无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率领团队反复商讨,确定了最佳设计方案,客户同意后,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机器制造。客户使用后表示非常满意,现在又下了新的订单。

  头雁领飞,践行模范精神

  2012年,平东良被评为无锡市劳动模范,随后钱桥街道总工会和金球机械公司工会又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平东良劳模创新工作室”。

  成了“领头雁”后,平东良说,“自从亮身份、践承诺后,感觉自己身上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而这种压力也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作为一名党员,我要率先垂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团队成员做出表率”。他不仅自己点子多、能力强,还想方设法强化和培养工作室成员的团队意识与创新精神,引导大家立足岗位发现问题,深入现场解决问题,通过技术创新,为企业降本增效。

  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发的第一只新产品是BC1240数控刨槽机,该类机型在金球公司从未生产过,属全新设计。平东良和三个同事进行了艰辛的技术调研,经反复斟酌确定了机器的技术参数与设计方案。最终赶在2013年国庆节前把全套图纸发到了生产部门,样机赶在2014年春节前两天试制了出来。目前数控刨槽机已成为公司的常规产品。

  2016年底,平东良劳模创新工作室晋升为“无锡市劳模创新工作室”。主要承担公司所有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常规产品的改进提升等工作。工作室的成员个个都是创新高手,平东良是江苏省“333工程”跨世纪人才培养首批对象。傅翃达的“数控刨槽机气动冷却装置”“数控刨槽机用侧压料装置”“数控刨槽机用快速换刀装置”,冯桂霞的“异形曲面快速成型机模具定位锁紧机构”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崔闯、肖唐振的“金球数控刨槽机BKC880控制系统V1.0”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此外,傅翃达在惠山区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了“机械CAD组第一名”,肖唐振曾取得惠山区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组第三名”。

  该公司起草的行业标准,被评定为无锡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填补了国内空白。2018年4月,工作室被评为“江苏省工人先锋号”。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每个人每天用心做好每件事,公司才能兴旺发展。”低调、谦逊的平东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王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