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羡法公 文 |
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是一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乡愁是很有亲和力的,只要是从小在家乡生活,长大后在外地工作、生活的人,都会有乡愁。构成乡愁的元素很多,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经历,乡愁的内容各不相同。乡音、乡趣、乡土风情;乡亲、乡味、乡间美食,都在乡愁的范围。
古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乡愁会很多,时有暴涨。乡愁现象在古诗词中多有体现,如杜甫有诗云:“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诗中的雪景、梅花,使诗人的乡愁满满。今时交通发达,信息便畅,解决乡愁的办法也多了,因而乡愁已是不那么浓郁了。当今的乡愁,最多最广泛的元素,恐怕是家乡的美食。所谓美食,其实就是小时候吃过的这种或那种本地食物。有科学家论证过,幼年时期的味蕾,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因而人们一辈子都喜欢小时候吃过的食物。在我的家乡宜兴,就有许多美食:咸肉煨笋、乌米饭、清蒸黄雀、雁来蕈等等,还有家中自制的咸菜、萝卜干。这些不起眼的平平常常的家乡食物,足以勾起无数在外乡贤浓浓的乡愁。当一个人对家乡的某种食物特别特别想念,特别特别想吃,我认为那可以称为乡馋,是乡愁中的极品。
将乡愁细分,可有许多种类型。每个人因为生长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乡愁的内容也就不同。所以,乡愁是因人而异的。有一次,在南京工作的老乡小聚,一起吃茶闲聊,不知为何谈起了对家乡的念想。有的忆起村里过年时的民俗,有的想起小时候吃的美食,还有的“交代”出上小学逃课偷桃吃的乐事。他们几位都是读完大学就在外地工作的,感知和记忆的乡情在青少年时期。我与他们的情况不一样,我是在家乡工作了20多年后,调离家乡,先后到无锡、南京工作的。在家乡工作时养成了吃茶、吃浓茶的习惯,家乡的阳羡茶最是我抹不去的乡愁。
家乡宜兴坐落在太湖西岸,位于茶叶生产的“黄金纬度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空气湿度高,加上丘陵山区以黄棕壤为主,十分适合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宜兴成为江南最古老的茶区和中国贡茶的发源地。“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唐代茶仙卢仝此诗句,为阳羡茶引来了无上荣耀。如今,宜兴年产茶叶6500余吨,阳羡雪芽、竹海金茗等名特优茶盛出。宜兴绿茶条索紧直有锋苗,色泽翠绿显毫,香气清雅,滋味鲜醇,汤色清澈明亮。宜兴红茶则是另一番景象:乌黑油亮,叶形紧曲,汤色如琥珀,茶气浓郁,醇厚甘甜。择宜兴山间茶园,邀三五好友,用丁蜀紫砂壶,引竹海山泉水,泡鲜醇阳羡茶,此饮乃人生幸事也。
我不会喝酒,也不会抽烟,长年的加班熬夜,靠浓浓的阳羡茶支撑,让我保持清醒的头脑。阳羡茶具有独特的口感:鲜味。可能是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茶多酚的作用,阳羡茶无论是绿茶红茶,开始吃的几口,有明显的鲜味,一如食用新鲜水果的鲜洁。当然,绿茶的鲜味要更重些。鲜味从味蕾传遍全身,令人舒爽。阳羡茶娇养了我吃茶的口味,无论外地的茶叶名气多大,皆因口味不合,不喜欢。由此,阳羡茶成了我生活中的依赖,不可一日无此茶。一般人到了晚上就不敢吃茶,怕影响睡眠,而我每晚必泡上一壶茶,吃了才舒服。记得刚到无锡工作时,家还没搬来,我大部分的晚上时间是在办公室度过的。看书,阅卷,写论文,有阳羡茶相伴,就有精神,就不寂寞。
我喜爱阳羡茶,也喜欢分享阳羡茶。家乡有亲朋好友带阳羡茶来,我都乐于分享,送老乡,给同事,均好友。去外地会朋友,我也会捎上阳羡茶作礼物。有空的时候,我会邀请好友吃茶,品赏阳羡茶的美妙。分享阳羡茶的过程,是快乐的过程,快乐之中还宣传了阳羡茶。
离开家乡在外地工作,总会有不适应、不习惯地方,会有在家乡工作遇不到的困难。这样的时候,思乡之情难免泛起。古人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我呢,解忧之物是那鲜醇的阳羡茶。烦恼来了,先泡上一壶阳羡茶,静下心来细思量。两壶浓饮之后,清心清脑,豁然开朗。想明白了,烦恼就没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清了,困难就不怕了。阳羡茶,真乃神助也。一首小诗,表达我对乡愁与家乡茶的情怀:
我有一壶茶,足以走天涯。茶禅天地宽,壶小乾坤大。/我有一壶茶,足以解乡馋。茶自阳羡来,壶出丁蜀山。/我有一壶茶,足以乐年华。茶香伴书韵,文思妙生花。/我有一壶茶,足以抚尘沙。世间常烦恼,缘来多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