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讽喻诗名篇《卖炭翁》文字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学生在文字疏通上并无难点。教师在诗词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自主品析中完成对诗词的深层解读。若只是单纯判断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而归纳人物形象,对初二直升班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了。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我想到了用“拍电影”的方式让学生“还原”诗歌场景。通过学生自主选取喜欢的诗句为卖炭翁或宫使拍一幕电影,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而自主归纳人物形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按常规归纳事件,学生各用一个词语说完对卖炭翁的粗浅印象后,我抛出问题:“选取喜欢的诗句为卖炭翁拍一幕电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并热烈讨论,三四分钟后他们就兴致盎然地举手发言了。
以下为课堂实录:
生1:我选“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句。聚焦卖炭翁守着炭炉,跃动的火苗映红了他黝黑的脸庞、勾勒出他佝偻的身影。这时,先要对他熏到发黑的脸和手指来个特写;再打一束冷光,拍摄他灰白的鬓角闪烁着银色的微光。整体画面为深灰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唯一的亮色就是他的白发,用来凸现他的辛劳与苍老。
师:灰白的两鬓和发黑的手指,老迈的年纪和艰辛的劳作,通过两组对比,突出他终日劳作的辛苦。
生2:我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拍卖炭翁跪在雪地里喃喃自语的画面。配画外音:“老天爷,为了我辛辛苦苦烧出来的炭能卖个好价钱,请你发发慈悲再冷些吧!”
此时有学生提出异议:“这时还没下雪呢!”
师顺势发问:那怎么拍出“天寒”的感觉?
生3:用画外音模拟呼呼风声,还有树枝被风吹折的轻微“喀嚓”声远景拍终南山光秃秃的树林在风中晃动,一派萧瑟。
……
师:被宫使抢走了一车炭后,还要再拍一下卖炭翁吗?
生4:我觉得可以拍他的动作、表情。先拍他怔在原地,呆愣愣的。等到反应过来,他抢上几步,抱住犄角挂着红绫的老黄牛,失声痛哭起来。
生5:他嘴唇颤抖着,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仿佛一下子又苍老了很多,连目光都浑浊了、呆滞了。这里的面部表情一定要特写,拍出变化过程。
师:他的这些表情动作,用诗中的语言形容,就是——
生(齐声):惜不得。
师:你觉得这三个字里包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生6:他绝望了,所有的希望化为泡影。
师:所以卖炭翁的悲剧,不仅在于“身苦”,一年到头辛勤劳作;更在于“心苦”,饱受剥削与压迫,希望破灭。
采用“拍电影”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诗意,调动想象来完善一帧帧动态的画面。课堂上,学生愿意讲,抢着讲,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他们对“卖炭翁”形象的理解。
(无锡外国语学校 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