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实时监测异味,数字化管理

新吴区公厕、垃圾中转站的“鼻子”挺灵

  宽阔整洁的马路旁、鸟语花香的公园内、清澈见底的池塘边……在美好城市的背后,公厕、垃圾中转站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它们很重要却又常常因为异味被投诉。去年9月,新吴区智慧城管系统上线了远程监测公厕、垃圾中转站异味的智慧监测项目,期望改善这种情况。如今一年即将过去,这个项目实施得如何了?真的有用吗?

  远程监测异味

  据介绍,目前新吴区有6座公厕试点安装了远程监测异味设备,而辖区所有垃圾中转站则是全部安装了。在长江北路与前卫路路口的公共厕所可以看到,异味浓度传感器从外观来看就是一个正方形的小盒子,说明书上写着它的全称是异味浓度(臭气)有线变送器。

  “传统的公共厕所如果清理不及时,常伴有臭味。这股臭味主要由氨气等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组成。如果厕所无法及时通风,臭气就会囤积,从而影响人们的使用体验。”新吴区城管部门智慧城管项目负责人宋建华介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市民如厕更舒适,就先试点为部分公厕安装了异味浓度传感器,以达到公厕臭气浓度实时监控的目的。

  据了解,在公厕方面,需要男女厕所各安装一个传感装置,这个装置可以接收公厕空间内扩散的异味,发生电化学反应,计算出当前异味浓度值,实时传输至数据中心。异味阀值可动态调整,比如异味浓度达到0.6ppm时,管理人员的手机软件将会收到预警信息,负责对应公厕或垃圾中转站的工作人员通过手机软件也可及时发现,并立即安排保洁人员前往冲洗,增加打扫和冲洗的频率,实现公厕环境卫生的实时管理。

  在中转站方面,每个中转站安装了两个传感装置,不仅改善了中转站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也最大限度减轻了中转站环境对周围居民的不利影响。由于垃圾中转站每天进站垃圾量很大,异味浓度自然很高,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工作人员将中转站的异味浓度警戒值设为1ppm,当中转站异味浓度超过这一数值时,现场工作人员将进行处理。

  改善公厕中转站小环境

  在实施远程监测异味之前,公厕和中转站管理存在难题。保洁质量不能量化,考核无法与真实结果挂钩,个性化养护方案无法制定,行业主管和养护单位无法实时了解公厕真实环境情况。

  新吴区城管部门智慧城管项目负责人宋建华介绍,异味监测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打扫的次数变得更为可控,将工作内容进行科学的量化。比如,在前卫路公厕,以前的规定是每隔几个小时打扫一次,这样的规定让打扫时间看上去很均匀,但由于市民使用公厕的时间上有频率的高低,所以实际比较死板。而安装了监测设备之后,可以根据数值让保洁人员进行清扫,通过一段时间后,更能分析得出一个较为科学的打扫频率。计算下来,环卫工人需要打扫的次数可能比以前少,效果却比以前好。

  异味监测设备的投用既方便了市民如厕,改善了如厕环境,又为公厕的管理、清洁、维护提供了数据支持,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据介绍,这一远程监测异味项目自2018年9月开始上线运行,到今年9月份正好满一周年。一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公厕和垃圾中转站空气质量得到很大改善,环境面貌得到很大提升。比如,公厕的异味浓度较安装之前下降了0.3ppm;中转站异味浓度较安装之前下降了1ppm,中转站同时利用垃圾称重,视频监测工作过程,规划运输线路等方式全面提升中转站管理水平,为市民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

  今后,新吴城管部门将在全区所有公厕推行这一远程监测异味的措施,提升公厕环境面貌。同时,新吴城管部门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机制,来约束相关责任人、责任单位,以确保公厕出现异味后责任单位能及时冲洗、消除异味,确保公厕一直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月底还会对每座公厕和中转站的达标天数进行统计,每月达标25天算合格,对于不达标的养护单位进行扣分。(晚报记者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