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滨湖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10.45万人,人口老龄化率已突破28%,成为省内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之一。滨湖区始终把养老服务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每年增幅20%,仅2017年和2018年,用于养老服务的经费投入已超过4000万元,养老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已成功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老有颐养”滨湖模式初步显现。上月,滨湖区民政局再次荣获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这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板块部门。
“互联网+养老”打造智慧居家养老
在滨湖,“智能家居”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老人通过智慧老年服务、适老化改造等方式充分感受到了“互联网+养老”的便利性。
自2009年起,滨湖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慈善专项扶持、专业团队运作”的方式,率先推进“安康通”虚拟养老院建设,累计为1.5万多户特定老年家庭安装紧急呼叫设备,提供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居家援助服务,其中线上呼叫100万余次,线下援助58万余次。此外,滨湖区还积极鼓励各居家养老第三方运营企业通过购置、开发多样化的物联网、互联网智能设备,探索可持续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如“爱宁养老”在产山、协民、稻香等社区免费向老年人提供智能一键呼佩戴设备,为用户提供心率监测、电子围栏、一键报警等基础服务,也可每月支付一定费用享受家政保洁、助医助行等增值服务。
去年,滨湖区把空巢独居和困难孤寡对象纳入了智能居家守护工程,为他们安装了红外感应、门磁、一键呼叫等智能设施设备,老人在家一旦出异常的行为轨迹或是其他险情,后台就会实时报警,24小时值班人员第一时间进行电话联系,若是联系不上则会安排附近站点人员及时上门查看或是报警。今年,滨湖还将继续为各类特定老年群体免费安装各类智能居家安全看护设备,为他们的居家生活提供一份保障。
适老化改造工程也是滨湖今年的惠民实事项目之一。为高龄、失能、贫困、计生困难等特殊老年对象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主要对卫生间、厨房、门厅等关键区域进行改造,包括加装扶手、助浴器、智能烟感气感、安装坐式淋浴器、地面防滑处理等,并将“安康通”智能守护设备安装作为必选项纳入改造计划,营造更安全和谐的居家养老氛围。
“以需求为导向”探索新型社区养老
中午10点45分,河埒街道日间照料中心的多功能餐厅窗口前就已排起了长队,前来用餐的老人络绎不绝。范霞珍阿姨买了一份面筋、一盘刀豆炒肉丝、一盘凉拌黄瓜、一盘蚝油生菜,一大荤一小荤两个蔬菜,总共花费17元,饭可以添,汤是免费的。范阿姨说在这里吃饭免去了“买汰烧”的功夫,自助点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菜色挺丰富,口味也不错。中午买一顿吃不完还可以带回去晚上接着吃,实惠又方便,而且还有老姊妹边吃边扯老空。
“爱宁养老”事业部经理王艺霖介绍,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就餐充值还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人均消费不到15元就能吃得不错。目前办理用餐的会员有265位,日均就餐人数90余人。这里除了可以吃饭,每天早上还有工作人员带领做健身操,累了有床可以躺一躺,身体不舒服有医生可以咨询,还能测血压和心率。每天有不同的活动,比如看电影、做手工、听讲座等等。这里被社区里一群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当做第二个家。
滨湖区高度关注“9064”新模式,尽管全区机构养老服务的数量看似不小,可即便是满负荷运转,覆盖面也十分有限的。绝大部分的老年人还是依托居家和社区养老,这部分老年群体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趋势明显,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多样且迫切。为此,滨湖区以创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区为抓手,实现全区78个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全覆盖,省AAA级标准建设达标率近100%。各街道、社区积极利用闲置毗邻居住区的社区用房创新引入小型化、多功能的嵌入式养老机构,环湖社区、龙山社区“慧享福”长者照护中心项目建设推进顺利,隐秀苑社区适老化小区改造项目中也充分考虑了嵌入式养老机构的设置。
“调优顶层设计”鼓励社会机构养老
滨湖区不断完善养老规划布局,完成建设了区社会福利中心、雪浪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公办养老机构,推动建设了朗高养老院、蓝天养老院、百禾怡养院、国药康养照护中心等一批居民“家门口”的养老机构项目,形成了医养康护一体、高中低档互补的良好格局。据统计,目前滨湖有各类养老机构13家,养老床位达4254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各类养老床位数达到43张。
百禾怡养院是一家“物联网+智慧养老”的智慧化养老示范单位。赵娟院长介绍,全院设有278个摄像头,300多个“物联网”蓝牙室内定位点,依托中科西北星的“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可进行老人大数据信息采集、安全状态监控、护工科学化管理等。通过关联带芯片的胸卡,老人的健康状态、运动轨迹能实时查看;通过一部手机,护工的护理程序可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操作和监管。
区别于传统养老院以牺牲老人的活动空间来降低安全风险,百禾怡养院的理念是“能走的不要坐,能坐的不要躺”。赵院长认为,防范安全风险不应通过控制老人活动范围来实现,而是需要养老机构通过智能化的设备来打造“安全防护墙”,让老人真正“老有所乐”。百禾怡养院通过人员定位系统、电子围栏、智能床垫、紧急呼叫腕带、按钮等传感设备的应用,对老人进行24小时实时定位,在老人跌倒、离开活动范围、进入危险区域、定义区域滞留时自动报警,老人活动轨迹跟踪回访,确保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使健康看护更智能、更安心、更人性化,也能更好地为老人提供差异化的护理服务。
据了解,为了扶持养老服务机构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市、区两级对开展智慧化建设的养老服务机构给予投资总量80%的资金补助,鼓励养老服务机构添置监控、门禁、助餐刷卡机、健康一体机、智能床垫、腕表等智能化硬件设备,采集服务对象健康状况、助餐情况等数据并同步上传到区级智慧平台,目前全区智慧养老服务机构已超过25家,到年底智慧建设覆盖率力争达60%以上。
此外,滨湖区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业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无锡市滨湖区老年人助餐补贴工作实施细则》《滨湖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建电梯项目的补贴意见》等10多个配套文件。同时,落实养老机构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对与养老机构有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予以减免,养老机构用水、电、气、网、电视电话等均享受相应的优惠。出台连锁品牌养老服务机构(企业)专项补贴政策,引入了“朗高”“安康通”“万科”“九如城”等知名养老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全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化率达100%。
(晚报记者 潘凡/文
陈大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