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卫春 文 |
时间如此神奇,来无影去无踪;时间如此真实,来有影去留踪。前者就时间而时间,后者就时间而其他。寒来暑往,风雨兼程,不觉间我到宜兴市老干部大学担任客座老师已四个年头,屈指一算,讲过的专题有100多个。电脑中还有准备好的2019年秋季学期和拟讲的其他内容30多个,有文字稿,也有PPT课件。
这100多个专题,是我对老年健康教育的思考和理解,是我近四年教学的脚印和心血结晶,对老人们的助益,可以从上课受到的欢迎程度反映出来,我对此较为自信。这些专题虽然参阅和引用了大量文献资料,但已经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变成了独特的,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老年保健教材。不少知情人士一直鼓励我尽早把它整理出来,编成书,一定会受到欢迎的。我也有这个想法,可觉得太花工夫了,有畏难情绪,一直下不了决心。
三年多的教学,在2018年学校第三批名教师评选中,我榜上有名。2019年春节学期,作为生活艺术系名教师代表,被学校推荐上示范课,这是对我教学的认可,更是鞭策。这些荣誉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教学方面自己是个新手,做得还很不够,对学校也没有什么贡献,学校给我的太多了,我唯有把教学做得更好,为学校做更多的事,才能对得起学校,才能与这些荣誉相称。
2019年4月22日,宜兴市老干部大学下发《关于征集校史资料及实物的通知》,通知说,明年是宜兴市老干部大学建校十周年,为了全面、客观、真实地总结十年来的办学成果,展示全校师生的风采,学校决定编写校史及筹建校史陈列室,现面向全校师生征集相关资料。其中提到荣誉证书、发表文章、视频照片、出版书籍,以及教师自编成册的教材、讲义等。
我很快将发表在《江南晚报》上的《甘做老年人的‘长生果’》一文和2016年获得的《健康报》“科普达人”,2017、2018年连续两次获得的《健康报》“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荣誉证书上交学校。但总觉得这些还不够,心碎碎念在“教师自编成册的教材、讲义”上。
汇编教材成了我的心结。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十年校庆犹如巨大的杠杆,6月30日截止日期成了坚固的支点,为我撬开了重重顾虑和一切障碍,这件事早晚一定要做,晚做不如早做,做,压倒了一切,即使咬牙也要坚持。就这样,在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自己内心的指引下,我化压力为动力,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了教材汇编工程。
我首先确定编写的是“江苏省宜兴市老干部大学中医保健1班教材”,而不是其它班级或学校的统编教材。这个名称限定了范围,辨识力很高,但作为书名太俗了,缺少点书籍和教材的雅味。必须起一个能突出中心又让人眼前一亮的名字!现在国家提出建设健康中国,我讲的是老年保健,汇编的是健康知识和技能,于是“老年健康之路”就呼之欲出了。健康靠你靠他靠保健品靠仙丹等都靠不住,唯有靠自己,靠自己对健康的重视和管理,这是我上课始终灌输的理念,也是绝大多数人最容易忽视和进入健康误区的地方,为了强调和特别提醒,我将“做自己健康的主人”作为题记做在扉页上,醒目,醒人!
框架搭好,接下来就是把资料分门别类整理,然后装框。过程是艰辛而繁琐的,好在目标已定,我最不缺的是耐心和毅力。出乎意料和让我暗自称奇的是,冥冥之中如有神助,整理开始不久,竟然让我很快摸到了规律,一切就像水到渠成,顺风顺水,心手合一,那种快感一时如同吃了兴奋剂,从此整理如同开了挂,哪还有什么苦和累,比吃了蜜还要甜。希望之灯把前方照得畅亮,每天都是动力十足,好心态,超高速,在喜悦、满足和幸福中度过。不做不知道,一做停不下,14个大类,150篇文章,43万字,历时30天全部完成。是晚,绷紧的神经突然松弛,所有的压力化作绕指柔,如入仙境,妙不可言。
回头看来,汇编教材固然费时费力,但并非不能承受之重,虽然因为时间关系整理显得匆忙粗糙,内容庞大不够精炼,留有许多遗憾,但不影响收获满满和成就感。相反,一个新领域开辟的尝试,给自己带来了意外惊喜,其过程让我看到了自己还有许多潜能可以开发,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去做,而且可以做得更好。所有付出凝聚的这本教材,给了自己一个交待,同样也给了学校一个交待,给了学生一个交待,给了社会一个交待。此外,此举让我积累了编书的第一手经验,有了今天的基础,信心大长,日后如再版或出书,其选材、修改和删繁就简等将会更加从容和大刀阔斧。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活到老,学到老,我不负我,做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