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大一女生的求助帖在网络热转,她希望母亲给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费,但却遭到了母亲的拒绝。她觉得自己很委屈,认为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花。有网友表示,无论家庭情况如何,一个月4500元实在是过分了。
孩子挥金如土,究其原因是没有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反映的是家长缺乏对孩子金钱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很多父母忌讳和孩子谈钱,觉得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但只有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钱是来之不易的,培养孩子养成好的理财习惯,长大以后才能既懂得努力赚钱,也能合理地消费。
家长行为
影响孩子对金钱的态度
1、过度溺爱孩子
有的父母对孩子是有求必应,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就怕孩子不高兴。孩子想买最新款的球鞋,最新款的手机,全部给予满足。有的父母经济条件不错,可是因为工作繁忙,对孩子有亏欠的心理,所以即使知道孩子大手大脚地花钱不太好,还是想尽可能地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导致孩子越花越多,没有节制。
2、谎报自己的收入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很多父母抱着这种想法,不会把家庭的真实财务状况告诉孩子,崇尚富养的方式养孩子,总给孩子买特别贵的衣服,报最贵的兴趣班,报旅行夏令营也要去花费很高的国家,这些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可是孩子不明真相,反而产生了一种家里条件特别好的错觉,认为父母给自己花这些钱很轻松,就不会懂得珍惜父母对自己的付出,认为自己多花点钱也没什么的,反正爸爸妈妈有钱。
3、给孩子过多的零花钱
在孩子不知道赚钱辛苦,不懂得如何正确消费的时候,是不应该给孩子太多的零花钱的。有些父母对孩子拥有的零花钱没有规划,比如说本来这个月已经给了孩子很多钱了,孩子大手大脚地花光了,只要跟父母撒个娇,父母一心软,就又给了孩子很多钱。孩子想,反正花光了可以继续跟父母要,就会越花越多,如此恶性循环,导致父母给了孩子太多的零花钱,而孩子总是感到不满足。
从小培养
正确的金钱观
1、以身作则有计划地花钱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很多事孩子最初都是从父母那里学会的,我们应该以身作则,教会孩子有计划地花钱,切记不要在孩子面前大手大脚花钱,给他不好的示范。购物可以教会孩子有计划地花钱。比如我们在每次购物时,可以叫上孩子一起列个购买清单,告诉孩子我们这次去超市买东西打算买什么,买每样东西打算花多少钱。又比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最近家里要换个更大更好的电视,让孩子跟着算,爸爸妈妈最近每个月的收入和开支是多少,计划需要多久才能攒够钱买电视。还可以在家里放个存钱罐,平时把零钱放在里面,教孩子制定攒零钱的计划,和孩子商量攒够零钱后要用它来做什么。
2、教会孩子记账,懂得理财
孩子没有节制地花钱时,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账本,教会他记录每个月的收入和支出。他需要记录每个月父母给了他多少零花钱,他每天买每种东西花了多少钱。父母还可以和他平和地讨论,每样东西是不是他真正需要的东西,是否是真的值得购买的,帮他认识到事物的真正价值,使他能够明白,有的东西是自己真正需要的,而有的东西只是他自己一时心血来潮、冲动消费购买的,而当他因为冲动消费一下子把零花钱花光了,他就会明白这样做是不对的。当孩子特别想要一个很贵的东西时,家长还应该教会他如何攒钱,教会他记下每周、每个月需要攒下多少钱,才能买到他想要的东西。孩子这样不断地练习记账、攒钱、有规划地花钱,就会逐渐有理财的意识了。
3、让孩子知道金钱来之不易
可以给孩子看一些学习理财的童话书,可以从书本中明白一些道理。从现实上来说,在有能力有条件的情况下,父母可以安排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参观和观察,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怎么工作的,工作量是多大,工作一天可以赚多少钱,让孩子明白,家长工作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自己花的钱,并不是大风刮来的。现在还有一些少儿职业训练营,就是让孩子体验不同的行业是如何工作的,也可以让孩子明白劳动的辛苦,懂得挣钱不容易。
(越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