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歌 文 |
一位陕北朋友来无锡,住了几天后问我:为什么无锡看不到什么夜生活?10点多钟出去,连一条热闹的夜马路也找不到?我说:因为无锡人勤勉,不舍得空享时光。他瞪大眼睛看着我。我知道他难以理解。
这位朋友曾经开车带我在陕北兜了一圈。无论是榆林,还是延安,每天晚上市中心商业街比白天还热闹,逛街的,吃夜宵的,熙熙攘攘。路边的餐饮摊点,几乎每家都坐满了人,喝酒吃肉,满脸放光。但这样的情景在无锡,在江南,都很难看到。无锡和整个江南,经济富裕的程度可是远远超出陕北的。夜生活却如此冷落,外地人似乎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唐诗宋词里有许多咏唱江南的传世篇章,江南的绮丽,江南的婉约,江南的烟雨,江南的诗意,江南的富裕,其中应有尽有,独缺了解读江南的勤勉。
江南固然是一块天生的美丽土地,但它的美好和富裕,却是江南人勤勉劳作的结果。虽然早有泰伯启蒙开疆建国,至东汉末年三国时的江南,还是地远人稀,天灾频发,经济落后,割据江南的东吴根本无法与中原的势力抗衡。一向被中原称作“荆蛮之地”的江南,只是经过东晋、萧梁、陈及隋四朝之后,才开始逐渐富裕起来,开始演变为富饶美丽适合人居的区域。而这一切,都与江南人的勤勉密不可分。
当我们在江南的田野里,比如苏州,看到纵横交错的河塘,就可以想见江南的先人们是如何勤勉劳作,才开挖了这些复杂勾连的河流,不仅解决了水患,还解决了交通运输。江南的运河系统是从隋朝开始构建的,史籍留下了江北一带流传的诅咒隋炀帝开挖运河奴役百姓的民谣,可是,江南开挖运河数量更多,却没有留下江南先人们的怨歌怒声,显然,这反映了江南人对于劳动意义和运河价值的清晰认知。
户户机杼响,夜夜读书声,这是江南旧时景象的生动描绘。男耕女织,孩子苦读,这是“耕读传家”的最典型模式。明清时期,江南进士在全国数量最多,比例达到40%左右,明代状元的1/4和清代状元的1/2以上出自江南,榜眼、探花更不在少数。苏州有个地方叫藏书,是西汉穷孩子朱买臣给富人家放羊读书的山林。无锡惠山曾有李绅读书台,是中唐少年李绅苦读的地方。朱买臣终于位列朝廷九卿,李绅后来成为大唐宰相。无锡小娄巷走出过13位进士1位状元,小娄巷的读书声历来是无锡家长勉励孩子读书的范例。读书是需要勤奋和努力的,江南的读书人历来用持久的勤勉换取成绩。
无锡是江南的重要城市。我一向认为,在传统江南的八府一州中,无锡本来只是一个县级小城,但越是往下层的民众越是勤勉,因为唯有百倍的勤勉,才可能让他们得以温饱,得以发展,去挣得进入大都市及上层社会的通行证。所以,无锡一直是勤勉非凡。虽然明清时代常州府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及苏州府的一半,但是无锡县的经济水平排到苏州府的任何一个县城去比都是位列前茅,这是无锡人勤勉所致,努力所致,坚持不懈所致。正是这种勤勉和努力,使得无锡在进入共和的年代里,一举超过府城所在的苏州和常州,成为江南经济发展翘楚,民国初期、改革开放初期,以及近年跨进万亿城市俱乐部的三次崛起,令世人瞩目。
听一位前辈讲他战友的故事,战友年轻时在北方某地当兵,娶了个当地姑娘回家,那姑娘漂亮没说的,可是不太勤快,喜欢每天嗑着瓜子串门聊天,家里也随随便便从不整洁干净。而当时无锡农村的妇女,白天跟男人一样下田干活,回家还得煮饭洗衣,男人吃过饭休息了,女人还要去自留地忙点啥。战友希望媳妇勤快些,把家里弄干净些。媳妇说:我们那儿女人都这样过。曾经听过华西村铁姑娘队长的讲述,忙里忙外,大汗小汗,任劳任怨,就是那时无锡女人的生活传统。
前不久在黄山市看了一出“徽韵”,其中有歌谣唱道:“上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就往外丢。”说的是古代徽州山多田少,孩子从小会被逼出去学生意或苦读书,不勤勉就不会有前途。徽商曾经名震江南,明清徽州出了1300多名进士。如今我们去游徽州,可能惊叹于那些古老建筑的华丽铺张,但是,那背后其实倾注了多少徽州先人的勤勉劳作!排在徽菜前列的招牌菜“臭鳜鱼”“刀板香”“毛豆腐”,都是徽州人勤勉与节俭的产物。徽州在地理和文化上都属于江南。
江南是勤勉的,无锡更是勤勉的。上世纪初,无锡成为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之一,产业工人数仅次于上海,全城25%左右的人口成为工商从业员工。现代工业的作息时间,十六小时工作制,纺织企业还有“日夜班”,根本没有可能有闲暇去喝早茶,吃夜宵。为了赶时间,还尽可能缩短吃饭时间,早上一碗面,既饱暖又方便,这养成了无锡人淡然于夜生活,淡然于闲暇早茶,却钟情于一碗早面的生活习惯,这与近代工商文明的高地上海非常相近,都没有挥霍时光的爱好。
无锡人的这个特质,与处在码头文化之下的扬州人完全不同,全盛时期的扬州繁荣富裕,却始终以码头仓储和货物交易为主,无论商人还是工人,都不似工厂那样严格劳动制度和时间,没有生意和没有搬运的时间,就有空坐下来喝杯茶吃点啥,等生意来,等工作来,这有点像广州人。扬州虽然被认为是江南,本质上却不是江南,扬州的早茶至今兴旺,在江南的苏州、常州、湖州、嘉兴等地,早茶文化都不甚流行,有太多事要做,勤勉的江南人舍不得空享时光。当扬州人挤满早茶店笃悠悠曼舞时光,无锡人只在新村口的小店吃一副大饼油条加一碗豆浆,或者一碗盖浇面,耽搁十来分钟,就匆匆上班了。
听了我的解说,陕北朋友说:佩服!勤勉的江南人,勤勉的无锡人。他在无锡住了几天,说一定要把公司员工带来江南学学无锡人的勤勉和努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化的自然,人化的江南。诗意江南和美丽无锡的背后,有两个大字闪光至今:勤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