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锡教风采

退一步海阔天空

  我们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班主任的教育同样如此,当师生情绪对立时,班主任的适度退让是实现对学生教育转化的必要前提。

  “我不服!你们都冤枉我!”这是我们班的小陈同学,在一次音乐课老师来“告状”,说他不服从管理,还故意在队伍里对老师出言不逊后的反应。

  这是一次普通的课间,当老师来告诉我,有几位同学破坏纪律并不服从管理的时候,我看见他们大多是垂头丧气的,一副比较后悔的模样。只有小陈一副气鼓鼓的模样,像只小公鸡似的,还不停地说老师“冤枉他”。

  场面一度陷入了尴尬,他说的究竟是不是实情呢?如果他的确没有说出对老师不礼貌的语言,那么其他同学又为什么要指认他呢?

  面对他依旧很强硬的态度,我先是劝走了同样气鼓鼓的音乐老师,表示自己一定“秉公处理”,但是面对着软硬不吃的小陈,我一时竟找不出合适的话语,教育陷入了两难境地。

  我想,作为教育者,作为一个成年人,不应当将自己放在孩子的对立面,这样更不利于教育。于是,我找来了当时的几位同学询问情况,得知小陈排队时候的确有些拖拉,接着当老师询问是谁拖拖拉拉时,有的同学就指出了他,于是他不服气,才发生了之前那一幕。

  面对不谙世事的学生的胡搅蛮缠,我们作为老师,当然不能与他们针锋相对。我想,在一些无伤原则的小事上,不驳斥、不压制是理智的忍让;而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不屈从、不迁就,却是理智的清醒。

  理清了思绪,我知道自己该怎样处理了。我把他喊到一边,轻轻地问他:“音乐老师的确没有看到当时的情景,但我想,你一定能如实告诉我发生的情况,并且说出自己存在哪些问题。”

  果然,刚才还气鼓鼓的小陈渐渐平静了下来,他说:“我承认,我排队时候拖拉了,因为我在系鞋带,但我也不是故意的。旁边的同学说我故意针对老师,我真的没有那个意思。”

  “你看,刚才你还是那么气鼓鼓的,现在却能心平气和地说出自己的问题,”我赞许地说,“看来你已经认识到自己对老师的不礼貌了,对吗?”小陈终于点了点头,惭愧地搓着手。

  教育,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问题,不仅不是退让,还有利于解决当前的问题。既化解了师生间的尴尬,又实现了问题生的转化,何乐而不为呢?

  (无锡市新吴区旺庄实验小学 吕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