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焦点新闻

应对多元化生源 探索育人新模式

锡城首批社会人员“回炉深造”

  今年高职扩招100万,政策从纸面落到地面不过短短半年时间。金秋时节,无锡首批近600名社会人员开启了他们“回炉深造”的学习之旅,第二批8所高职院校的招考工作正在展开。这些高职院校如何顺利招收来自社会,年龄、学历差异巨大的学生?如何开展教学和管理?这些新生有何特点?近日,记者一探究竟。

  高职扩招引发新的探索和思考

  无锡有两所向社会人员招生的试点高职院校,分别是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社招新生9月10日报到,已经开课。10月20日起,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社招的415名新生陆续来校报到。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处处长王建中介绍,招生前学校结合社会人员特点、企业用人需求等开展调研,基于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考虑,确定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烹调工艺与营养等4个品牌专业。

  高职院校面向社会招收的学生千差万别,求学目标各不相同,引发了学校管理和教学中新的探索和思考。“社会人员重返校园求学,学校不断遇到新情况,调动诸多部门,投入了大量师资和精力边施行边尝试边优化。学校立足立德树人,保证育人质量的前提下探索多元化的管理和教学模式。比如根据学生需求以及能力不同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实行3至5年的弹性学制、‘学分银行’等,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王建中表示,未来学校还将通过校企深度融合,探索建立学习经历档案,助力落实终身学习。

  “这些学生是真正来学知识的”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数控技术1903班班主任陈成介绍,他们班10名学生平均年龄大约40岁。“这些学生是真正来学知识的,好学好问。我从任课老师那里了解过,很多学生课后追着老师请教工作中和专业课上遇到的问题。”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社招首批入学的新生中,主动要求“回炉深造”的“另类”学生不少,有企业主、硕士研究生、技能冠军等。相比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他们思想更为成熟,人生目标更明确,学习动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