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专版

为生命承重 燃希望之灯

——记无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重症医学科团队

  重症超声技术

  “ICU”,一个让人望而生畏又被寄予希望的英文缩写——重症医学科。这里都是濒危重症患者,生死悬一线,抢救不停歇;这里又是医院里的“特种部队”,用各种高精尖的医学技术,攻坚克难,守卫生命。

  江苏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无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就是这样一支“特种部队”。医护人员时刻都在和死神较量,他们战不旋踵,不断精进,使无数垂危的生命重获新生。

  “打硬仗”当仁不让

  2018年12月31日凌晨,间或响起辞旧迎新的鞭炮声。ICU梁锋鸣副主任接到一个紧急电话,立即冒着风雪赶到一基层医院,指导救治一位产后大出血的产妇。

  患者已子宫全切,生命体征极不稳定。梁锋鸣帮助先将产妇的呼吸和心跳都稳住,争取到可以转往无锡市人民医院进一步抢救的机会。

  与此同时,医院立即成立急救专家组,以重症医学科严洁主任、严正副主任带领的重症医学科为主,多科协作急救队伍迅速集结。

  很快为产妇再次进行急诊手术治疗。救治过程惊心动魄,产妇两度出现呼吸心跳停止,通过多脏器功能维护、人体内循环稳定、抗感染等一系列抢救措施,险情没有再进一步发展。

  之后,是持续不断的抢救、治疗及护理。一分一秒,九死一生。确保ECMO的正常运行,持续床边CRRT治疗,输血补液扩容,加强液体管理,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不放过点滴变化。终于,1月2日撤ECMO,1月4日撤呼吸机,产妇醒了,家属笑了,这场艰难的“战役”胜利了。

  而类似的危重产妇,人民医院ICU一年就成功协助救治了40多例,是危重孕产妇救治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ICU医护人员全面扎实的医学知识和长期实践锤炼出来的丰富经验,使他们在各种紧急情况下都能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实力担当起医院“特种部队”的角色。多年来,科室成功救治了各种严重感染脓毒症、多发伤、急性重症胰腺炎、重症肺炎、重症中暑、严重中毒等危重疾病并发的休克、ARDS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众多患者,以及各种大型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呼吸、循环、肾功能替代等脏器支持治疗。

  不少外地危重症患者也慕名而来。江西景德镇某工艺大师患重症病毒性肺炎,生命垂危,600公里救护车跨省转运来无锡市人民医院救治。重症医学科团队仔细讨论、悉心救治。康复出院时一家人拉着ICU医务人员的手连声道谢:“来无锡是我们最正确的选择,谢谢你们,谢谢无锡市人民医院。”

  山东老人高空坠落,50天命悬一线,转无锡市人民医院心肺ICU重获新生。终于能下地行走时,老人握着XICU许红阳主任的手:“我太怀念这种脚踏实地的感觉了,幸好遇到了你们!”

  汶川大地震、人感染H7N9禽流感、8.2昆山工厂爆炸……这些重大事件的伤患救治中,无锡市人民医院ICU的医务人员服从安排,冲锋在前,不论艰难困苦,积极到外院参与指导与抢救工作,并立下了汗马功劳。

  阻病魔利器在手

  不仅要提高救治成功率,还要追求快速康复。市人民医院ICU向着更高的要求不断前进。他们紧跟医学技术前沿,钻研探索,不断将先进的技术吸收拓展转化成手中救命的利器。

  86岁的董老先生因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呼吸困难,伴有神志淡漠,紧急转至ICU抢救。医务人员立即予以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应用,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了右侧颈内静脉和桡动脉的穿刺,快速开放了静脉通道,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为实施精准化的治疗,ICU医生立即使用床边超声实施FAST方案,运用重症心脏超声技术进行鉴别,排除了失血性休克、梗阻性休克及心源性休克的可能。患者血压低,既往又有高血压及冠心病的病史,存在心功能不全,摆在临床医生面前的问题是能否耐受积极补液扩容治疗。ICU医生再次使用床旁超声技术观察患者的下腔静脉直径及呼吸变异度,判定患者能够耐受补液扩容治疗。董老先生转入ICU不到一个小时,就得到了精准化的抢救治疗,效果明显,这得益于ICU医生熟练掌握了重症超声技术这一诊断利器。

  ICU的患者病情复杂且瞬息万变,呼吸、循环监测要非常及时精准。有了重症超声技术,前一分钟感到病人情况不好,医生马上将超声推到病人床旁检查,可及时直观地判断病人是否有气胸、肺水肿,甚至是否有肺间质性病变。如心脏问题,是出在左心还是右心,是收缩有问题还是舒张有问题,有没有发生心梗,以及病人此刻是否需要扩容补液等。重症超声技术直观报告病情和病因,减少了数据分析的时间,增加了临床判断的准确性。从而有效提高了抢救治疗效果,促进快速康复。

  而医院成熟运用的人工心肺技术(ECMO体外膜肺氧合)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市人民医院世界前三、全国第一的肺移植技术,苏南领先、全市第一的冠脉搭桥等心脏外科手术,重症肺炎、ARDS患者的成功救治,世界首例高龄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成功产子并双肺移植成功……都得益于此项技术。

  前不久,他们又成功运用ECMO技术将一因溺水发生急性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濒临死亡的花季少女救了回来。

  获新生仁心护佑

  在ICU,医务人员面对的都是生命垂危的患者,他们深深体会到病人生死边缘的痛苦与亲人间离别的悲哀,对病人也格外温情。他们说:病人要比我们难。

  ICU患者身上插满了各种导管,需要呼吸机帮助呼吸。仪器滴滴响,随时可能发生的抢救,没有家属陪护的孤独,死亡的威胁,他们焦虑、恐惧,甚至不配合治疗。科护士长黄琴红、护士长曹燕带领护士们,积极探索寻求改善护理服务方式,除了观察病人更仔细,护理操作更细心外,更注重给予亲人般的关爱,帮他们度过身体和心灵最困难的时期。

  每逢重要节日以及病人生日等,护士都会为病人送上一支鲜花或一张贺卡,祝愿他们早日康复。采用手势、写字板、卡片式、图片式交流工具和爱心镜、一封家书等形式架起家属与患者之间的桥梁,及时满足患者合理要求。对昏迷的病人,实施温情唤醒服务,每天早晨,护士轻轻拉开窗帘,抚摸病人的额头,“您好!天亮了,睁开眼睛看看,好吗?今天天气很好,太阳已经出来了,您看到了吗?”然后握住病人的手,“来,我们握个手,好吗?看您今天气色很好,我们一起加油,您会好起来的”。接着帮助病人进行各种基础护理:擦身、翻身、拍背,边做边与病人说话,鼓励病人。让患者不管是清醒还是昏迷一样感受亲情式照护。很多病人感慨:家人也没这样亲密啊。

  而医生们每每到床边检查治疗时,也都会问下好,像朋友一样说些鼓励的话。

  用心服务拉近了医护-患者-家属的距离,有效提高了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病人满意度达95%以上,使医患关系更和谐。一位患者女儿在给严洁主任的感谢信中写道:感谢你们一个多月以来对我母亲的精心医治,挽救我母亲度过最危险的生死关。我母亲不仅得到了身体上的治疗,也得到了心灵上的开导。一位在重病医学科抢救治疗40天平安转出的老人,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们,我经历了九死一生后才感觉到生命的意义。

  如今,无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已发展成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是南京医科大学硕士培养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专业基地。近五年来,科室开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相关科研项目近10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自然基金1项,其它省级项目3项。ICU团队近年来共发表SCI论文10篇,中华核心论文20余篇。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华护理协会科技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5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拥有实用新型专利3项。

  他们将继续秉承“仁心仁术,向上向善”的医院精神,为无锡及周边地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