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不仅有医生,还有药师、营养师、护士……近日,江大附院(原无锡四院)慢性肾脏病联合门诊受到不少市民关注,门诊由肾内科医师、专业药师、营养师、专科护士四人联合坐诊,为符合指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制定全方面的治疗方案。据了解,目前慢性肾脏病在预防和治疗上存在着典型的“四高”“三低”状况,给肾脏病的防治带来很大难度。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数量不减反增
“四高”即发病率高、并发症高、死亡率高、治疗费用高,而“三低”即发病的知晓率低、合理治疗率低、并发症知晓率低。该院肾内科主任俞娅芬介绍,我国慢性肾脏病发病率约为10%,但患者对疾病知晓率不足10%。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肾脏病的数量不减反增,肾脏病由过去的“穷人病”变成了“富贵病”。能量的过度摄入、运动的减少易造成人体代谢的紊乱,而糖尿病、肥胖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疾病也出现了早发、高发等现象,这些病变都会造成肾脏的慢性损伤。
专家介绍,诊治、用药、饮食、护理对预防和控制慢性肾脏病有着重要作用,这也是肾内科联合药学部、营养科、护理部开设慢性肾脏联合门诊的原因。对于符合指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由肾内科专家、药师、营养师和专科护士组成的联合团队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诊疗意见和日常保健措施;对规律门诊随访的患者,会针对患者近期不适或异常检验指标,给予正确的用药、饮食和生活指导;对未规律门诊随访的患者,则会电话了解患者近况,并提醒患者按时复诊。
很多人早期无症状
事实上,慢性肾脏病的危害很大。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慢性肾脏病如不及时治疗,会对生命活动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如引起人体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系统相继出现症状,严重者可造成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消化道大出血、中风甚至昏迷、多发性骨折、严重贫血等。部分患者可因高钾血症、严重酸中毒等造成心脏骤停而死亡。
慢性肾脏病的早期最常见临床表现为乏力、恶心、水肿等。但有很多人不一定会出现,所以对患者而言,有症状出现是幸运的,慢性肾脏病早发现、早治疗可使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甚至可以逆转。遗憾的是很多人早期是无症状的,所以中晚期症状出现后就已错过了能逆转的治疗阶段。
火腿、方便面、话梅等要忌口
俞娅芬介绍,调整生活方式是呵护肾脏的第一步,生活中要注重体育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健康体重并戒烟等。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应关注营养治疗,进食低蛋白、低钠、低磷、低脂饮食,保证合理的钾摄入及足够的能量供应。
蛋白质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但慢性肾脏病患者因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大大减退,如果吃过多蛋白质食物,蛋白质分解产生的代谢废物就会蓄积在体内血液中,成为尿毒症毒素,导致病情加重。建议适量(不能多吃)吃优质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如鸡蛋、奶类、鱼、瘦肉等,而豆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含量较低,要少吃。低钠也就是低盐饮食。美国营养师协会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建议是每天最多2克钠(相当于4克盐),也有研究建议每天最多2.4克钠(相当于5克盐)。注意,火腿、方便面、话梅等都是高钠食物,一定要忌口。
专家推荐,慢性肾脏病患者摄入的热量为30-35千卡/(公斤/天),比如患者体重为60公斤,每天需要的能量大约为1800-2100千卡。如果由于控制蛋白质摄入量致获得的能量减少,那么需要多选择一些低蛋白但能提供能量的食物,如淀粉类食物。在饮水方面,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少尿(每日尿液量小于400毫升)或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水肿时,需适当限制水的摄入量。
(晚报记者 蓝田)